2024中国汽车出海:全球第一只是新起点

零炭挑车计划 2024-12-16 11:24:43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数据呈现出令人惊叹的井喷式增长。过去,中国汽车出口量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相对有限,但如今情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 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功登顶全球第一的宝座。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并非偶然的昙花一现。仅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 431.2 万辆,同比大增 27.3%。中国汽车的足迹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地区,还是新兴的亚非拉市场,都能看到中国汽车的身影穿梭于大街小巷。

从出口地区来看:

我国今年上半年整车出口总量前五的地区分别为,俄罗斯(47.85 万辆)、墨西哥(22.64 万辆)、巴西(17.11 万辆)、阿联酋(14.20 万辆)、比利时(13.89 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前五的市场则分别为巴西、比利时和英国、泰国和菲律宾。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 年 1 至 6 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 552 亿美元,出口增速 18.9%,汽车出口均价为 1.9 万美元,与同期相比仍算基本持平,在产品和品牌价值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俄罗斯:市场格局重塑者

以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出口表现来看,2024年1-10月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第一的宝座当属俄罗斯的957304辆。此前,由于其他国家汽车企业退出俄罗斯,中国车企迅速补位。2023年,中国车企抓住了俄罗斯国内市场需求相对旺盛,而供给不足的特征,实现了突破50%的份额,2024年又突破了60%的份额,实现了中国车企强势增长的表现。以丰富的产品线和多样化的配置满足了俄罗斯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目前,虽然大部分中国汽车仍以进口车的形式进入俄罗斯市场,但本土化生产的进程已经稳步启动。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的图拉工厂不断扩大产能,除了生产传统燃油汽车外,还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致力于为俄罗斯消费者提供更加环保、高效的出行选择。

东南亚:新能源出口蓝海

东南亚则是国产新能源车的出口重要市场,整个东南亚汽车市场在2024年的情况。整体来看,这几个东南亚国家 1 月到 10 月汽车销量合计是 255.61 万辆。印度尼西亚销量最多,达到 71.04 万辆;

其次是泰国,有 48.28 万辆;以中国的邻国泰国为例,近年来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以泰国2022年推出的官方购新能源车补贴为契机作为进军。此外,多家中国车企官宣在泰国建厂计划,比亚迪、广汽埃安的泰国工厂已经投产。仅十月比亚迪就在东南亚市场赢得 4856 辆的销量。

与之相对的则是日本,日本车企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如在新加坡和泰国,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已从 2019 年的超过 50% 下降至 35%,

欧洲:新技术先锋

2019 年欧洲市场上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占比不到 1%,到 2024 年这一比例已猛增至 14%在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表现格外耀眼。随着欧洲对环保和可持续交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先进的电池技术、智能化的驾乘体验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成功吸引了众多欧洲消费者的目光。例如,蔚来汽车在挪威等北欧国家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其高端电动 SUV 车型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众多车企纷纷效仿,或自主建厂,或与当地企业合作,以实现本土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并规避关税风险。同时,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也紧跟步伐,在欧洲布局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为整车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供应链支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

中东:传统与新能源并驱

中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在中东市场的布局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2024 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在中东地区的出口量达到了 42 万辆的可观规模。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中国车企凭借性价比优势,与长期占据中东市场的欧美日韩品牌展开了激烈竞争。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中东地区对能源转型的逐渐重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愈发凸显。比亚迪在阿联酋等国家建立了展示中心和销售网络,其纯电动轿车和 SUV 车型以出色的续航里程和稳定的性能,逐渐改变了中东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引领了当地汽车消费市场的新潮流。

从出口企业来看:

2024 年 1 月至 10 月期间,奇瑞在整车出口方面拔得头筹,其销量达 94.1 万辆;上汽位居其后,销量为 75.7 万辆;长安位列第三,出口量实现 46.7 万辆。就增速而言,比亚迪增速最为迅猛,2024 年 1 月至 10 月出口 33.2 万辆,同比增长 79.6%;北汽出口 21.8 万辆,同比增长 63.2%;长安的出口增速同样超过 60%。

中国车企能够在全球市场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背后离不开车企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这两大核心驱动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每年的专利数更是遥遥领先。

以电池技术为例,中国企业研发的磷酸铁锂 “刀片电池”,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极大增强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车企积极投入研发资源,与国内顶尖的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部分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小鹏汽车的 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在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中实现高精度的导航和驾驶辅助,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出行体验。

在品牌塑造方面,中国汽车企业也逐渐摒弃了过去低价低质的形象,开始注重品牌内涵的建设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吉利汽车通过收购沃尔沃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借助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了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如小米和仰望在世界知名赛道纽北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小米su7 ultra 更是荣获全球最快四门车的桂冠,刷新了多项纪录。

此外,中国车企还注重品牌全球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品牌推广策略。例如,在欧洲市场,强调环保、科技和品质;在非洲市场,突出性价比和实用性;在中东市场,则注重豪华感和舒适性。

面临着挑战

在高歌猛进的数据面前,我们也要看出国产车出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仍然要注意世界市场上的暗流涌动,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与国内的车企价格战就是两个最大的“黑天鹅”

贸易保护主义与关税壁垒,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如比亚迪被征收 17%,上汽集团需支付高达 35.3% 的税率,这极大地增加了中国车企出海欧洲的成本,削弱了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且全球多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出台更多类似的贸易限制措施,如美国扬言要将中国汽车关税提高到100%。增加了中国汽车出口的政策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受到影响

2024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降价潮不断,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汽车的性价比优势,但也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同时在海外市场也可能面临因价格竞争而引发的贸易摩擦等问题在海外市场,中国汽车不仅要与当地品牌竞争,还要与其他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争夺市场份额。这些竞争对手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给中国汽车出海带来较大竞争压力。

在未来的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中国汽车将不再是边缘角色,而是有望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潮流的重要力量。从本土市场的崛起,到全球市场的拓展,中国汽车正以坚定的步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汽车品牌将在世界汽车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全球消费者心目中高品质、高科技、高性能汽车的代名词。

编辑:易勤

0 阅读:13

零炭挑车计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