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中的“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指的是什么?

读书曹世民 2024-10-11 15:25:29

科举考试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朝廷通过分科考试,以成绩选才取士的一种制度,设立于隋朝,确立于唐,完备于宋,结束于清朝。其中包括“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一、童生试。每年在府(州)县举行一次,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也称秀才)资格;二、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秋在各省省城举行考试,由秀才应考,录取的称为举人;另外,还挑选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三、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春礼部在京城举行考试,各省举人及贡(监)生应考,录取的称为贡士;四、殿试。会试结束后的当年四月,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0 阅读:5

读书曹世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