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塌房了!被爆用隔夜水果片不放冰箱,店员直言:不敢喝

高见有文化 2025-03-17 09:00:33

2025年3月14日,315的镜头对准了蜜雪冰城湖北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

这家以“5元冰鲜柠檬水”横扫下沉市场的茶饮巨头,竟被曝出使用隔夜水果切片、卫生状况堪忧,甚至店员直言:“我都不敢喝了!”

当记者追问为何将隔夜柠檬常温存放时,店员无奈道:“操作操作呗,能咋办?就这样办。”

更讽刺的是,这些隔夜食材被藏在监控死角,店员甚至提醒:“怕公司看到。”

而就在节目播出当晚,涉事门店突然“升级装修”,执法人员赶到时只剩施工队与封条。

这场“塌房”大戏,揭开了蜜雪冰城疯狂扩张背后的管理黑洞。

01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蜜雪冰城宜昌门店存在多项违规操作,隔夜水果再利用。

本应“现切现用”的柠檬和橙子切片,被藏于操作台下的置物柜或常温不锈钢桶中,店员坦言“怕浪费成本”。

卫生乱象频发,奶茶杯盖爬满苍蝇,店员竟称“洗洗接着用”。

后厨食材甚至与垃圾处理混用同一区域,操作台污渍斑驳。

监控死角“猫腻”,店员刻意将隔夜食材移至监控盲区,并调侃“监控看得见,但鬼知道里面装的什么”。

事件曝光后,宜昌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但涉事门店已“巧合”进入装修状态。

执法人员现场查获标签不规范的原材料,并立案调查。

而店长邹先生的回应更显苍白:“我不可能24小时盯着,这是店员违规操作。”

社交媒体上,“蜜雪冰城塌房”话题阅读量破亿。

网友调侃:“以前喝蜜雪是图便宜,现在喝蜜雪是图命硬。”

更有消费者晒出退款记录,直言“再也不敢为性价比买单”。

就在事件曝光的12天前(3月3日),蜜雪冰城刚以“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之名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其2024年终端零售额达583亿元,门店数量超4.6万家,日均出杯量超2400万杯。

然而,蜜雪冰城99%的门店为加盟店,总部通过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和设备盈利。

这种“轻资产”模式虽加速扩张,却也埋下隐患,品控难度陡增,加盟商为压缩成本,易忽视食品安全。

管理鞭长莫及,总部对门店的日常运营缺乏有效监督。

此次涉事门店店长的推诿态度,正是这一矛盾的缩影。

蜜雪冰城曾以“超级供应链企业”自居,宣称拥有覆盖全球的采购网络和35万平方米仓储体系。

然而,此次事件暴露其供应链末端(门店执行层)的致命漏洞。

再强大的上游把控,也抵不过一线员工的违规操作。

蜜雪冰城凭借“6元均价”横扫市场,但低价背后是极致的成本控制。

以柠檬水为例,单杯成本仅1.5元,利润空间逼仄。

加盟商为维持盈利,只能在食材存储、人工成本上“铤而走险”。

02

事件发生后,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启动餐饮业专项整治。

但业内人士指出,茶饮行业标准尚不完善,例如“隔夜水果”如何界定、食材效期如何监管等仍存盲区。

新一代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捧低价。

某调研显示,超70%的Z世代愿为食品安全支付溢价。

蜜雪冰城的危机,实则是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向“品质竞争”转型的阵痛。

蜜雪冰城虽承诺“加强监管”,但缺乏具体措施。

对比同类企业,瑞幸咖啡曾通过“全链路数字化监控”重建信任,或可为其提供参考。

从“上市狂欢”到“315翻车”,蜜雪冰城的跌宕15天,映照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

消费者正在用脚投票,拒绝为“带毒的性价比”买单。

这场风波是危机,亦是契机。

若蜜雪冰城能借此重构品控体系,或将成为行业升级的标杆;

若继续“敷衍了事”,则可能沦为疯狂扩张时代的反面教材。

0 阅读:1

高见有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