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率兵攻打东吴,结果被吴将陆逊一把大火烧的落花流水。兵败逃亡到了白帝城,刘备自知时日无多,便就近在这永安宫将蜀汉委托给了两位大臣,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李严了。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三国中卧龙诸葛的聪明才智是无人能及的,他对蜀汉、对刘备的忠心也是世人可鉴的。但刘备的托孤安排却很有意思,他并没有将蜀汉的所有政权委托给诸葛亮,他只是将内政交给了诸葛亮,让诸葛亮当丞相,辅佐新皇刘禅;却将指挥军队的权力交给了李严,让李严当中都护,统管着内外军务。那么刘备如此安排究竟是处于何种考虑呢?
无外乎是玩弄帝王权术,平衡臣子间的权势与力量。刘备在害怕,他怕在自己死后,诸葛亮欺凌幼主,成为像曹操一样的权臣。刘备在害怕,他怕在自己死后,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君不见,刘备在临终前将“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说给了诸葛亮听。如果刘备不这么说,当刘禅无能时,说不定诸葛亮还真就自取了,但刘备此言一出,就如同是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控制了诸葛亮,自此诸葛亮就只能是臣子,是辅佐之人了。仔细回顾一下,君臣之间又哪会有什么真情实意?
刘备正是出于对诸葛亮的不放心,才没有把蜀汉所有的政权交给他。从而挑选了另外的人来掌管军队,以此来钳制、制衡诸葛亮。至于刘备为什么会选中李严呢?笔者认为刘备是看中了他这几点。首先,李严从刘璋那里率部追随刘备以来,一直都是尽忠职守,死心塌地。说明了李严此人对蜀汉、对刘备忠心可嘉。其次,李严在刘璋手下干活时就以才干过人而闻名。跟随刘备进入成都之后,不论是在编制法律文本《蜀科》还是在指挥军士平定动乱上,李严全都表现的相当不错。说明他有一定的能力,可以达到制衡诸葛亮的目的。此时,在刘备身边的老臣中,能同时做到忠心和能力突出这两点的似乎也就李严最为合适了。
至于李严扳倒诸葛亮,为祸蜀汉的问题,刘备压根就没考虑过,对于诸葛亮和李严两人的能力和才干,这位汉昭烈帝还是心中有数的。如此,李严担任了中都护,统管着蜀汉的军务。
在刘备死后,李严还是辜负了刘备的一片期望。他先是要求划分五个郡为巴州,自己担任巴州刺史;后又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先后被诸葛亮拒绝和驳斥。甚至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都私下说他是“腹中有鳞甲”,说李严心术不正。自此,李严与诸葛亮产生了间隙,逐渐不再和睦。问题最终的爆发是在建兴九年(即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李严负责押运粮草。但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致使粮草押运不及时,李严害怕会受到军法处置,便停止运送粮草,并劝诸葛亮班师回朝。
李严
待到蜀军归来后,李严竟然恶人先告状的弹劾了诸葛亮。李严说粮草还有很多,诸葛亮却无故退兵,要求军法处置诸葛亮。诸葛亮忍无可忍,拿出了李严力劝退兵的亲笔书信,李严的谎言不攻自破了。最终,李严被贬为庶人,流放到了梓潼郡。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备的托孤策略是对的。使得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欺凌刘禅,更没有取而代之。李严最终也没能为祸蜀汉。白手起家的刘备此举比较稳妥有效的预防了“家贼”,但终究抵不过外患。在公元263年被魏国灭掉了,世间再没有蜀汉。
刘备早就看出马谡不可用, 为啥卧龙诸葛亮却看不出来? 还委以重任
谢谢观赏!欢迎多多关注、多多转发,我会呈现给您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