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差别,似乎和收入分配有关系。迷信也有阶级差别,只不过很多人没看出这种阶级差别。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经济差别。权贵收入比较高,而普通农民收入很低,他们分属不同的阶级,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富人的收入比较多,而且善于积累财富,办大事,赚大钱。穷人收入比较少,有时候不善于积累财富。富人和穷人存在着阶级差别,具有不同的思想和消费模式。富人可以买奢侈品,在权贵的圈子里混,穷人就买不起奢侈品,只能买仿造的东西,甚至要买山寨产品。阶级不同,消费也不同,而不同的收入造就了不同的阶级。权贵大多比较迷信,虽然有很多官员要信奉马列主义,但只是表面上说的,而背地里经常到庙宇或道观烧香拜神,要求神佛保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他们惯用的伎俩。在前途不确定的情况下才会求神拜佛,在遇到难事的时候才会求神拜佛。官员也不例外,觉得仕途多舛,就要求神佛保佑,保佑自己升官发财。官员得病了也可能到庙宇中求助神灵,遇到难办的事儿了,也到庙宇中求助,舍得花钱。不仅花很多钱买香烛纸马和供品,而且还要大上功德钱。表面上宣扬马列主义,而实际上信奉虚无的神灵,绝对是一种好笑的现象。商人大多迷信,不仅要在庙宇中求神拜佛,舍得花钱,而且要在经营的商铺中供奉神灵塑像,还要在家中供奉神灵塑像,让神灵帮助自己招财进宝,财源广进。
如果说官员觉得仕途不稳,要求助神灵,那么商人一定会觉得经商的道路有很多坎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有可能导致破产,就要求助神灵,让神灵帮助自己,不断赚钱。他们为了保住权或钱,才会求助神灵,而且舍得花钱,相对于穷人来说,花这部分钱简直就是浪费。但穷人也会受到迷信思想的影响,求神拜佛,只不过他们舍不得花那么多钱,而是花一点小钱,意思一下就行了,就像给祖宗坟前上供烧纸一样,权贵会弄很多香烛纸马,买很多供品,舍得花钱,求祖宗保佑,而穷人只是买一点烧纸,在家里煮点饺子,当成供品,就算是祭祀祖先了。自古以来,人们会把死去的先人当成保佑宗族的神灵,按时祭祀,虽然时间久了,延续的子孙多了,就忘记了祖宗叫什么,也忘记了祖宗的模样,但每年都会按时到坟前去祭奠。除非时代很久远了,坟墓被忘记了,或者出现了拆迁现象,坟茔迁移,一些老祖宗的坟墓也就不被后人记起了。或者后代没有几个男丁,老祖宗的坟墓也就洇没无闻了。
权贵求的神灵都比较灵验,至少传说比较灵验。他们会驱车上千里地,到传说灵验的庙宇和道观中烧香求助,却不管是否具有极强的功利性,也不管求助的事情是不是非常难办,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求神拜佛,而且要找最灵验的去求。其中的花费是巨大的,不管是车费,还是食宿费用,抑或是求神过程中的花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穷人看来,毫无必要,只需要“心诚则灵”,在家供奉神灵塑像或神灵的画上就可以了,每天行礼跪拜,甚至上供烧香,保持心诚的状态就可以。其实这只是穷人的心理安慰,只是认为心城就行,强调的是精神作用,而不是物质需求。人们都比较世俗,注重物质而轻视精神,但在求神这件事上却是精神领域内的活动,按理说不应该注重物质,也不应该带有极强的功利目的。事实上,求神的人无论权贵还是穷人,都带有很强大的功利目的,不管是求官、求财,还是求子、求学,都是求神灵帮助自己办事。一旦有了功利目的,就要注重物质需求,要买很多香烛纸马和供品,以此取悦神灵。其实只不过是自己被风俗影响了,被迷信思想洗脑了,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根本不起什么作用,而所谓灵验的庙宇或道观也只是传说而已,是为了吸引人们前去求神拜佛,以促进资本运作的迷信产业繁荣兴旺。
倘若神灵爱财,那么神灵就不成其为神灵,而是成了见钱眼开的财迷。神灵只是人们观念中的塑造物,是虚无的形象,而并非真实的形象,更不具有改变现实的伟大力量。世间不存在神灵,只存在人们观念的塑造物,存在人们思想或情感的投射。而神灵就是人们观念的塑造物,也是思想和情感的投射物。人们会根据自己收入多少来求神拜佛,舍得给神灵花钱,叫做“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在此思想指导下,迷信就有了阶级差别,而且发展成为迷信产业,有专门的资本在运作,忽悠人们为迷信花钱。一旦迷信市场形成,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迷信,也都会为迷信花钱,只是花钱有多有少,存在着很大的阶级差别。权贵可以在家里兴建佛堂,每天朝拜,可以驱车上千里,去朝拜所谓灵验的神灵塑像,而普通人只能盲目跟风,花点小钱,朝拜神灵,就算了了心愿。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却不会深究,而是被资本怂恿,被权贵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