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前,发生3件无法解释的怪事,难道世界上真有亡国之兆?

楠说大千世杰 2024-11-17 16:06:50

提起大清帝国的灭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内忧外患,列强入侵,甚至是清朝末年各种无奈的改革尝试。

我们在近代的历史书上都学过,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各地反抗的声浪可以说是给了晚清这座岌岌可危的大厦最后一击。

然而王朝的更替其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其中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因果因素。

任何在王朝早期所做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王朝的寿命和结局,对于清朝而言自然也不会例外。

早在大清灭亡数十年前,整个晚清社会已经有了不少不详的“征兆”,在当时可能并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但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看历史就会发现:可能真的存在亡国之兆的。

至少在晚清末年,已经有多种迹象表明这个持续了数百年的王朝可能已经难以为继下去。

那么这些“亡国之兆”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从晚清末年发生的3件无法解释的怪事来深入分析一下吧!

一、甲午中日海战战败,官员竟一问三不知?

提到甲午中日战争相信读者朋友都不会感到陌生,可以说这场海战对于清政府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是清朝统治走向衰亡的重要节点。

从军事上来看,晚清末年耗费巨资打造的北洋水师,在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钢铁舰队面前“不堪一击”。

这不仅象征着北洋水师的彻底覆灭,更是对清政府整个国防建设的一种巨大否定。

在甲午中日海战之前,北洋水师曾被视为是亚洲最强的海军力量之一。

然而实际情况是面对日本的联合舰队时,北洋水师显得非常脆弱。

为什么会这样?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已经可以从历史书中得到答案:在甲午中日海战爆发前,清政府对于军舰的维护和投入训练严重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舰队的弹药因为官员之间的贪腐和管理问题面临严重短缺。

舰队将领之间内斗不断,军队上下缺乏协调,使得整支海军无法有效面对帝国主义日本的进攻。

数十年的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清朝在军事上的无能为力让当时国内的有志之士深感失望,更让整个国际社会看了中国人的笑话。

那么面对孱弱不堪的清政府,帝国主义日本自然是不会手软的,他们狮子大开口和当时的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必须要割地赔款,甚至将整个台湾岛屿在当时割让给日本。

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已经不仅仅危害的是清政府的财政了,更是让全国上下的有志之士都意识到:清政府已经无法保卫国家了。

可以说甲午中日海战便是清朝灭亡前的重大征兆之一。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更加匪夷所思的一点:那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许多清朝官员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根据历史记载,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派遣了不少外交官前往清政府统治的各地开设领事馆。

当然说是领事馆,其性质却与我国现在的日本大使馆完全不同。

实际上这些开设在清朝领土上的日本领事馆本质上与租界无异,中国人根本无法进入。

若是清政府的北洋水师没有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战败,那么如此屈辱的状况可能就不会发生,但凡事没有如果。

在日本派遣到清朝领土的这些外交官中就有一位叫做堀口的日本人,他到了湖北后与当地的清朝官员见面,言谈之中堀口发现这些清朝官员似乎并不了解甲午中日海战发生了什么。

对此堀口表示十分惊讶,他告诉当地的清朝官员:你们的舰队在海战中战败了,你们的政府与我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然而这些清朝官员竟然对此一问三不知,如此荒唐的一幕也让堀口感到闻所未闻。

如果说是清朝的老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哪还情有可原,但这些可都是清朝的地方官员。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时清朝整个官僚体系是多么的僵化。

那么这样的怪事到底要如何解释呢?对此我们只能说可能这就是世人常说的“亡国之兆”吧。

如此庞大的清政府在官员信息的传递方面竟然如此落后。

这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真正的清朝大官们可能压根就不在乎这些事情,所以关于甲午海战以及《马关条约》的消息才没有被及时传达到下级政府当中?

事实上这样的猜测是非常有可能的,当时的清朝官员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甲午海战和《马关条约》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他们也许还觉得胜败乃兵家常事,换句话说就是甲午海战对他们只是一次“正常”的战败罢了,并不会影响到大清帝国的余威。

然而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更是渗透到了社会和文化层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的一些知识分子们已经意识到:依然清政府已经无法挽回家国的悲惨命运。

我们在历史书上所熟知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公车上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他们呼吁变法维新,试图通过内部改革来拯救国家。

然而清政府对于这些改革派的抵制态度,使得这些早期的改革尝试最终都无果而终。

二、在旅顺大屠杀中仍在唱戏的清朝戏班子

实际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不仅给清政府带来了割地赔款的屈辱,还直接导致了接下来旅顺大屠杀的悲剧。

1894年日本军队攻占旅顺港,在此后的几天内对当地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规模屠杀,整个旅顺在几天的时间内陷入了一片血腥,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

可以说日军的残暴在旅顺大屠杀中已经向世人展示的淋淋尽职,当然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清政府在保家卫国方面的极度无能。

面对日本军队的暴行,清政府既无法通过武力进行有效反击,也无法通过外交手段来为死去的同胞讨回公道。

更为讽刺的是在旅顺大屠杀后清政府不仅没有反思,反而继续向帝国主义日本屈服。

这种面对国难毫无作为的态度,使得清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愈发衰败,可以说已经失去了最后的信任。

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旅顺大屠杀是清政府无能的又一次证明,也是清朝灭亡前夕社会秩序彻底崩塌的“亡国之兆”。

此外在旅顺的这场悲剧中还发生了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怪事,那就是日本军队在进入城内肆意屠杀无辜百姓的时候,竟然在城中心的茶楼上听到了京剧唱腔。

当日本军队顺着声音登上茶楼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竟然有一个200多人的戏班子正在唱戏。

如此荒谬的一幕可以说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这些戏子要在日本军队肆意屠杀城内无辜百姓的时候唱戏?

后来日本军队才从活着的清朝老百姓那里了解到,这200多人的戏班子正是旅顺的大官们请来的。

而大官们早在日军攻入旅顺城之前就已经跑了,只留下了这个在茶楼上不知所措的戏班子。

日本的军官一眼扫过去,发现这些戏子脸上都是十分麻木的,他们似乎明白城内正在发生什么,但却依然按照清朝官员的要求在这里唱戏。

对此我们只能说在当时那样衰败的社会环境下,清朝老百姓思维早已经是僵化了。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清政府高压的思想监视下甚至没有了独立的人格,往往是官员们说什么,老百姓就做什么。

三、德军进攻日照,老百姓带路?

就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德国也派了几百人的军队来到了华夏大地。

他们想要通过武力占据一些城市作为德国在清朝领土上的“前哨站”

由于军力有限所以德军军官们最终只选择了小城市日照县作为攻打目标。

在进攻之前德军曾派人与日照县的守卫沟通,表示只要他们愿意投降,德军可以给他们每人一块银圆作为好处费。

一开始德军军官还觉得十分忐忑,毕竟这可是整整一座城市的守卫啊,怎么可能用一些银圆就收买下呢?

结果让这些德国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些日照县的守卫们竟然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甚至还争先恐后地带着他们进城。

对此一些德军军官在事后的回忆录中写道:德国人几乎是“骑着”那些守卫进城的。

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守卫的城市,相比之下银圆似乎对他们而言更为重要。

结语

总而言之从以上3个非常荒谬的怪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已经是走到穷途末路了。

他们不仅失去了民心,自身也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官员们拉帮结派地贪腐,军队则因为军饷不足、管理混乱等原因不堪一战,就连守城的士兵都可以被德军的银圆轻易收买。

对此我们只能说至少对清政府而言,这个世界上确实是存在“亡国之兆”的,以上的3件怪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信息:

2024-06-12 14:03·扶苏聊历史 《大清灭亡前,发生三件无法解释的怪事,难道世界上真有亡国之兆?》

2024-10-18 18:19·巍律议法 《大清灭亡前,发生三件无法解释的怪事,难道世界上真有亡国之兆?》

2024-07-25 16:30·昆仑策研究院头条号 《李慎明:咀嚼100多年前那场惨烈悲壮的中日甲午战争》

0 阅读:187

楠说大千世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