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曾用日本化肥制造炸药

皖北一隐士 2025-04-20 16:42:44

提起刘鼎,八路军兵工老战士都耳熟能详。刘鼎是我军军工事业的奠基者,担任过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他回忆:

我是1940年5月调到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任部长的。刘鹏任副部长、孙开楚任政治委员。在我调来之前,太行山区军工生产已初具规模。有四个步枪制造所,即军工部第一、二、三、四所。一个炸弹厂,主要生产手榴弹和地雷。

八路军兵工厂制造的地雷

抗战初期,我们的兵工厂填装手榴弹、地雷的炸药,都是黑火药。好处是容易就地取材,硝石、硫磺、木碳都不难搞到,但是黑火药威力小,杀伤力不强。

八路军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

后来,我们采取多种办法,一是利用太行山区农民盛水储粮的陶瓷缸,运用“缸塔法”造出了浓硫酸,日产60公斤左右。这可解决了大问题。有了浓硫酸以后,就有条件制成硝酸、酒精、乙醚、脱脂棉、硝化棉等产品。

白英、王化南、张浩共同努力,在几间农民废弃的房子里,用棉花、硫酸、硝酸为原料,用大铁锅脱脂,用陶瓷盆硝化,石磨磨碎硝化棉,土炕当烘干机,剪刀代替切割机,终于研制出无烟火药。解决了子弹、炮弹发射药问题。

发射药投入生产后,我们又开始研究烈性炸药。军工部派人秘密潜入日军占领区,大量购进日本倾销来的肥田粉。这种肥田粉里有大量的硫酸铵,我们把肥田粉与火硝反应分解,制成硝酸铵。

再把硝酸铵、硝化甘油、谷糠粉或者锯末粉、麻杆灰、硅藻土,按比例混合均匀,制成硝铵炸药。

有了子(炮)弹发射药和烈性炸药,我们用铁路道轨生产步枪和火炮。没有锻造设备,炉小,锻体大,就土法上马,把细长的道轨分解成多种锻坯。制成步枪枪身、节套、机柄、撞针。还能把铁轨压制成掷弹筒、炮身、炮弹尾管。

试制步枪时,刘伯承师长指示说,我军以游击战为主,给养不足,战士体力较弱,又是长途行军,快速奔袭,步枪要轻而短。步枪是近战武器,200米内命中准确就行了。但是枪筒短,刺刀要加长,与日军对刺时,才能不吃亏。

彭总十分赞同刘伯承师长的观点,根据二位首长的指示,我们设计的新枪要求是:(1)轻巧、先进、实用、统一标准;(2)枪身缩短,重量减轻,加长刺刀;(3)零件能互换,射击精度要高。

一所副所长刘贵福,吸取了捷克式、三八式、汉阳造等步枪的优点,造出了一种新枪。这种枪体积小,重量轻,射击精度高,刺刀是特别加长的三棱形,上刺刀时是半自动式。后来这种步枪被命名为“八一式"步马枪。

八一式马步枪

新枪确定投产,我们给各厂发放统一的图纸和样枪,停止制造杂牌枪,改产新枪。接着规范零件、部件。新枪要严格检查、验收,才能出厂。为此,要增加设备,改进卡具、工具,改组组织与管理。

到了1940年末,军工部各厂生产了八一式马步枪3300支。前线的干部和战士十分喜爱这种步枪。到1945年鬼子投降时,共生产近9000支。

1 阅读:99
评论列表
  • 2025-04-21 04:09

    抗战时期,日本有化肥吗?干脆说八路军使用日本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