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民国时的地主,尤其是中等或大地主,家大业大,家财万贯,可以随心所欲地买婢女纳妾。从小编调查的情况看,真不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以下是调查详录。
本村马X(93岁):听老辈人说,在咱这一片,以前的地主,小地主有一、二百亩土地,中等地主三、四百亩土地,这就不少了;有大几百亩和千亩以上的土地的地主,数量不多。中、小地主多。
小地主有牲口、农俱(如大车),自己也要下湖(田)干活,家里人也不能闲着。忙时,妇女在家里做饭,操持家务;闲时,纺线织布,做一家人穿的衣服鞋袜。

民国农村织布机
那时,几乎家家都种棉花,妇女都会纺线织布。那种布又粗又厚,叫老粗布,不好看,但是耐穿。衣服被褥,包括一家人的穿戴,都是自己做的。当时也有洋布(工厂机器织的细布),但是太贵了,一般人家买不起。只有中等以上的地主才能扯布做一件大褂(长衫)。

民国男人长衫(同类图片)
小地主虽说有一、二百亩地,可那时没有化肥(用农家肥)、农药、良种,粮食产量低。小麦亩产百斤左右,小秫秫(高粱)和黑豆亩产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玉米和红芋(红薯)没有大面积种植,只是种一些当杂粮吃。

民国农村妇女
小地主一年收获的粮食,除了完粮纳税,还有人情礼节,要靠卖粮食换钱。一家人只是落个最低限度地温饱,所以,小地主不能纳妾,没有这个财力呀!
邻村唐X(94岁):你问有三、四百亩土地的户(中等地主)可有找小老婆的(纳妾)?西边庄袁X,解放前有约四百亩地,他一辈子找了三个老婆,不过要说纳妾,只能算一个。
袁X正妻牛氏,生育一子一女后,患病而亡。袁X当时正值中年,那年(1942年),河南大灾,人贩子顶来(贩来)大批妇女,有已婚的媳妇,也有未婚的姑娘。袁X买了一个媳妇当老婆。后来,人贩子在袁X家落脚,袁Ⅹ招待其吃住。
袁X给人贩子吃得好,晌午(中午)和晚黑(晚上)都是酒肉醺汤,有酒有肉,肉管饱,酒管够。人贩子把生意做得差不多了,还剩一个姑娘没有下家(没找主),就把这个姑娘送给袁X当小老婆了。
秦湾村牛Ⅹ(92岁):解放前,俺庄有八百亩到千亩以上的土地的人家有几户,但也不能随便找个小老婆。为什么呢?
那时作亲(结亲)讲究门当户对,富人找富人,穷人找穷人。大地主家娶儿媳妇,找的也是大户人家。两家都是有头有脸(指有地位、威望)的人家,从提亲、合婚(看双方属相、八字是否婚配)、下聘、结婚,都有中间人,更有四大红媒担保。
双方结婚后,不能悔婚,更不能休妻,更甭提找小老婆了。首先,岳父家这一关就过不去。你凭什么纳妾?人家闺女是你经四大红媒担保,用喇叭号子娶来的。就是不能生育,也不能休妻,更不准纳妾。如果男方家怕断了香火,一般是从亲戚中抱养。
所以,影视剧中,地主家中妻妾成群的画面,在民国时的皖北农村,几乎很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