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宸芫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大模型之风,在汽车行业劲吹约一年后,现陆续量产上车。
11月6日晚,深蓝汽车发布智能化解决方案,搭载高阶智驾辅助系统的深蓝S7i、深蓝SL03i同步上市。为了升级车辆应用场景,深蓝汽车此次引入了Deepal GPT大模型语音系统。该系统使用超过1.5万亿token进行基座模型训练,设计了闲聊、车控、绘图等场景,在语音交互上“声声有回应,句句有答复”。
这是大模型又一上车实例。十余天前,融入文心大模型能力的极越01上市,使得该车语音助手SIMO的智商达到新高度,在与人交互时拥有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内容生成等诸多能力,能解奥数题,助力“自然交流”再进阶。
相比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似乎更容易将大模型落地,依托AI语音助手,完成座舱内的人机交互。“大模型上车智能座舱,将在明年年中迎来大量的应用。”四维图新旗下四维智联CEO杨赖土认为。
这在无形中推翻了此前的“噱头”一说。“这不是一个虚拟泡沫。企业掌握了大模型,才可能在细分领域实现革命性创新。”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通表示。
不少专家认为,随着技术演进,大数据、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希望。
多家车企曾公开表示,未来,AI大模型将赋能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融合,通过语音、视觉、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实现座舱端的决策。最终,高阶自动驾驶有望与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相融合,完成车辆的驾驶调控。
不过,看似美好的愿景背后,存在不容忽视的烧钱难题,这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阻碍一致。相关企业只有跨越烧钱这一难关后,才能催生出更大力量,加快汽车智能化进程。
AI大模型让汽车智能化孕育着新变革,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加速智能汽车迭代
“百模大战”已到白热化阶段。
根据北京市经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0月初,国内公开的AI大模型数量为238个,近五成集中在北京。其中,垂类大模型占九成。
在热度高涨的垂类大模型里,汽车行业又是大家重点布局的领域,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该领域涌入大批玩家。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曾表示,AI大模型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历史机遇。
有观点认为,大部分车企都想借大模型,完成汽车智能化水平进阶,而算法、算力、数据等是融合之基础。一辆车上,大模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这是汽车行业接下来几年的竞逐方向。
目前,车企一般采取自研、与供应商合作、既自研又开放合作等3种方式,来探索大模型对汽车产品的带动作用。
在自研方面,已有多家车企宣布了发展路径,包括理想、吉利、广汽、奇瑞等。
今年8月,广汽AI大模型平台亮相,该平台号称是“汽车行业首创的大模型平台技术”,将搭载于智能轿跑昊铂GT车型。11月2日,广汽埃安旗下昊铂汽车宣布测试昊铂大模型座舱,11月2日-15日开启公测招募。
在与供应商合作方向上,百度的文心大模型、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阿里巴巴的阿里大模型是车企热门合作对象。
此前,长安、极越、岚图、红旗、长城、东风日产、零跑等车企,陆续宣布与文心一言在汽车智能化转型方面,展开探索与合作。近期,文心大模型首发上车极越01。未来,极越01还将搭载车端语音大模型,据称即使再模糊的指令,也能表现出聪明的交互结果。
也有车企选择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如奇瑞。8月下旬,奇瑞与科大讯飞共同举行发布会,宣布星火大模型将首搭于星途星纪元ES车型,同时发布LION AI大模型平台。
风口下,车企争先让大模型上车。
百度CEO助理及集团科技伦理委员会主席李震宇认为,智能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千行百业,尤其是ChatGPT语言大模型涌现,代表人工智能从感知判别式进入了认知生成式。
现阶段,主流车企发力点在智能座舱的交互领域,这是大模型能最快上车的主要途径。目前,包括极越、睿蓝、深蓝汽车在内的车企,率先实现大模型量产落地,助力新车在语音交互层面更懂用户。
如已经交付的极越01,用户仅使用语音指令,就能操控整车几乎所有功能。而且,语音交互不仅覆盖车内车外、四路同说、连续对话等复杂场景,还融合语音、手势、视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
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杨赖土认为,大模型在当下能为智能座舱解决两个问题:其一,用户的指令能不能被正确理解;其二,当用户没有下达指令时,智能座舱能否观察到用户需求,并在适当时机给出建议。
这意味着,智能座舱将成为更类似于人的智能助手,在部分场景下主动帮助用户解决舱内需求,加速汽车智能化发展。
相关政策加速大模型的开发运用。8月31日,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腾讯混元等国产大模型,走出实验室接受大众检验。
在刘通看来,业内无法想象在AI大模型大幅提升下,智能座舱的业务场景将发展成什么形态。“届时,智能座舱会变成令人兴奋的存在,用户会自发依赖并愿意花钱购买相关体验。”
烧钱是大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利用大模型,颠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方面的体验,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计算模式和算法或较难达到技术的理想程度,这要求大模型跨越式前进。
在一辆智能汽车身上,大模型未来走向何方?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讲席教授(次于副教授)兼院长张亚勤认为是多模态,包括自然和传感器的内容,需要新的算法来强化学习。
如何将大模型变成小模型,解决意外场景、新模型之间的交互和联绑,这需要强大的算力来支撑,但市面上能部署大模型的算力平台少之又少。
他以百度Apollo举例:“在自动驾驶方面,百度Apollo近些年花了很多钱、投放了很多车来搜集数据,目前接近1亿公里。但数据再大,却缺少事故数据,这个时候,生成式大模型就能派上用场。”
这意味着,大模型可以还原真实的世界,可以生成信息,也可以创造出行动力量。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将是大模型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最佳场景之一。
主流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正经历着从基于规则到基于自学习的算法范式变革,来更聪明地处理复杂场景,让自动驾驶的智能水平呈螺旋式快速进步。
不仅如此,大模型还将促使自动驾驶系统快速调动数据,同时提升安全性。在感知层,AI大模型有望降低自动驾驶传感器硬件成本,加速自动驾驶功能普及;在决策层,随着认知大模型上线,基于学习的决策规划算法走向主流。
当然,有实力的玩家才能走向下一步,资金是大模型进入新阶段的入场券。在数据和算法相同的情况下,算力是大模型发展的关键,但它带来高昂的成本,且造血能力弱。
红杉资本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科技公司每年预计花费2000亿美金,用于大模型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下,大模型每年最多只能产生750亿美金收入。
投入大模型过于烧钱,已经在部分企业的业绩上体现。10月19日,科大讯飞披露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579.01万元,同比减少81.86%,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936.21万元,同比减少76.36%。
对大幅下跌的净利润,科大讯飞给出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新机遇,在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方面坚定地投入。
科大讯飞对大模型投入相对“豪横”,其董事长刘庆峰曾放言:“对大模型技术,我们该投的投、绝不手软、应投尽投,饱和投入。”
他们有意超过ChatGPT。10月24日,在2023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刘庆峰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 V3.0时表示,该大模型要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对标GPT-4。
但资本市场并不看好,当日其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超100亿元。直至11月9日收盘,其股价还未能恢复到10月24日前(23日收盘价51.87元)的水平。
有专家认为,大模型时代,系统改造和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道阻且艰。充足的资金,是该过程能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此时,若搭载大模型的新车型实现量产规模化,则能更快地促进大模型技术发展,为智能驾驶乃至自动驾驶带来发展机遇。
众人拾柴火焰高。已融入大模型能力的量产新车,得加把劲尽快拓展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