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中篇)|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制造27家代表企业

雨广器明 2025-02-13 21:38:42

在上篇中,我们展示了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三大未来产业代表企业们,领略了这些前沿领域的创新企业如何为科技发展注入新动力。新质生产力(上篇 )|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 20家代表企业

本篇,我们继续这场科技之旅,聚焦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三大未来产业,探寻这些领域又有哪些创新代表企业。

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

优必选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是人形机器人的领导者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领航企业。秉承着“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让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使命,优必选科技布局了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智能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涵盖了多个行业的企业级和消费级广泛应用场景。

优必选科技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包括行业领先的机器人技术(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技术、伺服驱动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视觉和语音交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SLAM及自主技术、视觉伺服操作和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

目前,优必选是全球极少数能完成小扭矩到大扭矩(扭矩从0.2Nm到200Nm)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的公司之一,人形机器人Walker是中国首个商业化的大型人形机器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全栈式技术申请专利超过3100项,拥有授权专利超过16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50%。

宇树科技

杭州宇树科技是一家世界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曾受邀参加2021牛年央视春晚、2022冬奥会开幕式、2023 Super Bowl(美国春晚)赛前表演、2023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等,并多次受到央视新闻联播、BBC等权威媒体报道,是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并最早实现行业落地的公司,全球销量历年领先。

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运动控制、机器人感知等综合领域具有卓越的领先性。

宇树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高性能感知及运动控制算法,整合机器人全产业链,在足式机器人领域达到全球技术领先。目前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80余项,授权专利150余项。

智元机器人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是一家致力于以Al+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打造世界级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的创新企业。

创始团队包括“稚晖君”彭志辉在内的多位业内资深人士,背景综合互补,具有深厚的核心技术背景、产业管理经验和产业资源。截止到目前智元机器人已完成了天使轮、A轮、A1轮、A1+轮、A2轮、A3轮、A4轮等多轮融资。

2023年8月,智元机器人发布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原型机——远征A1;

2024年8月,智元机器人家族系列商用产品发布,在交互服务、柔性智造、特种作业、科研教育及数据采集等场景开启商用量产。

傅利叶智能

傅利叶是一家行业领先的通用机器人公司,涵盖人形机器人核心业务与智能康复解决方案。我们以通过全栈式机器人技术赋能人类生活为自身使命。自2015年成立以来,傅利叶始终致力于研发兼具前沿技术与商业化价值的机器人。

傅利叶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学术研究等现实场景。已为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机构和医院提供支持与服务。聚焦通用人形机器人底层技术研发,从0到1搭建包含A1、机械硬件、软件平台在内的全栈式技术链路;着眼通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为不同领域客户提供跨行业的开发平台及构建上层生态;构建全自研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并率先实现量产。专注康复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产品矩阵涵盖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与平衡训练系统,物理因子治疗系列等30多个品类,为全球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康复治疗解决方案;为医疗康养机构提供一站式赋能,从零构建标准化康复服务能力。

银河通用机器人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GALBOT)成立于2023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通用具身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研发的创新企业,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智能机器人产品,在商业和家庭环境中广泛应用,服务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目前公司设有北京、深圳和苏州三地研发中心,与北京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分别成立了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现有算法、软件、硬件研发团队90+人,并正迅速地发展壮大。团队上,成员拥有全球超50篇具身大模型国际前沿学术论文,具备世界领先的具身智能研发能力,拥有销量千万级智能硬件产品的量产经验。

云深处科技

杭州云深处科技(DEEPRobotics)是具身智能创新技术与应用引领者,在中国率先实现四足机器人全自主巡检变电站。云深处自主研发的“绝影”系列机器人在电站、工厂、管廊巡检、以及应急救援、消防侦查、未来科研等多种应用环境中落地应用,曾在地下管廊服务亚运,参与新加坡国家电网项目,实战参演应急使命抗震救灾、燃爆侦察实战演习。

目前,云深处科技处正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宝钢股份、福禄克等行业巨头开展长期深度合作。公司核心团队为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高等技术人才。

鹏行智能

鹏行智能成立于2016年,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广州、北京、美国硅谷均设有研发中心,现已成为智能机器人领域布局最广的公司之一,在动力总成、运动控制、自动驾驶、人机交互、机器智能等重点技术领域均有深入布局。截至2022年6月,公司总员工数超三百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融合了来自机器人、人工智能、汽车设计与制造、互联网等领域的专家。

受益于小鹏汽车大生态的协同,小鹏鹏行在产品研发、精益制造等方面引入汽车研发制造的优势,在自动驾驶、动力系统、智能交互等领域相互赋能,走出一条独特的智能机器人发展之路,有望成为消费级机器人的定义者与引领者,让智能机器人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智能生活新标配”。

松延动力

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Noetix Robotics,Noetix Robotics 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科技公司。于2023年9月成立于中国北京。公司核心创始人员来自于清华大学与中科院等多所知名院校。公司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本体,机器人仿生,以及具身操作系统等多个方向的研发。

公司成功实现了工业级力控与柔顺交互,使得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具备精细的力量感知与控制能力,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复杂的动态环境和物体形状。借鉴人体结构和运动机理,精心设计机器人的关节结构和运动模式,使其在形态和功能上高度仿真人类,不仅可以模拟人类的行走动作,还能通过自我学习和适应性优化不断提升其执行任务的能力。

逐际动力

逐际动力是一家通用机器人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学术和技术储备,专注于具身智能(Embodied AI)与足式机器人(Legged Robot)的研发和制造,产品包括人形双足、四轮足机器人及相关软硬件解决方案,落地应用聚焦在汽车制造、工业巡检、物流配送、特种作业、家庭服务等B2B和B2C领域。

自2005年以来,长期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权威机构合作,开展机器人与软件算法、AI的前沿技术研究。凭借强大的自研能力,致力于机器人的颠覆式创新,实现通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以极致的技术和产品打破人与机器人的边界,重新定义人类的劳动模式。

星动纪元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创始人陈建宇为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工作于姚期智院士团队。公司聚焦于具身智能的前沿应用,致力于研发能够适应宽领域、多情景、高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成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定义者,推动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星动纪元开发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架构,研发端到端强化学习算法实现通用环境移动和双臂灵巧手的通用任务操作,自研高扭矩密度模块化关节模组已实现成本可控。

目前已推出面向教育科研场景,制造业及商用场景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小星Max(1.65米/54自由度)和星动1号Robot Era X1(1.7米/55自由度)。2024年5月,小星Max成为全世界首个登上长城的人形机器人。可稳定行走于户外多种复杂路面,可实现在草坪、石子路、雪地上稳定行走,具备上下楼梯、背负重物、深蹲、跳跃乃至于举重等复杂动作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

DeepSeek

DeepSeek,全称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 年 7 月 17 日,是一家创新型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先进的大语言模型(LLM)和相关技术。

2024 年底,DeepSeek 发布了新一代大语言模型 V3 ,同时宣布开源。测试结果显示,它的多项评测成绩超越了一些主流开源模型,并且还具有成本优势。

在上月世界经济论坛 2025 年年会开幕当天,深度求索公司发布其最新开源模型 R1 ,再次引发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关注。R1 模型在技术上实现了重要突破——用纯深度学习的方法让 AI 自发涌现出推理能力,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 o1 模型正式版,该模型同时延续了该公司高性价比的优势。据了解,深度求索公司 R1 模型训练成本仅为 560 万美元,远远低于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谷歌、“元”公司等美国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投入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

月之暗面

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Moonshot AI)成立于 2023 年 4 月 17 日,创始人为 AI 领域的杰出人才杨植麟 。其核心团队成员背景强大,杨植麟本科毕业于清华,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成果引用量超 17000 次,其他成员如周昕宇、张宇韬、吴育昕等也均在相关领域经验丰富。

月之暗面专注于技术研发与应用,业务涵盖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旗下产品 Kimi Chat 亮点突出,支持超长上下文处理,功能多样,从文字总结生成到代码编写、多模态推理等。公司发展迅猛,自成立后不断推出新功能与模型,如 k0 - math 数学推理模型、k1.5 多模态思考模型等。在融资方面成绩斐然,成立后多次获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青睐,估值持续攀升。同时,公司也获得诸多荣誉,如入选《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以及 2024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等。

MiniMax稀宇科技

MiniMax 成立于 2021 年 12 月,是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便一直专注于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秉承 “与用户共建智能” 的核心理念,不断深化与用户的互动和智能技术的融合。

公司核心团队实力强劲,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闫俊杰创立,技术合伙人兼联合创始人杨斌来自中国科学院,约三分之一的成员持有世界顶尖实验室的博士学位。

MiniMax 自主研发了不同模态的通用大模型,其中包括万亿参数的 MoE 文本大模型、语音大模型以及图像大模型。 基于不同模态的通用大模型,推出了生产力产品 “海螺 AI”、沉浸式 AI 内容平台 “星野” 及海外版 “Talkie” 等原生应用,还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 “MiniMax 开放平台” 的 API 服务。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获腾讯、阿里等巨头投资。

阶跃星辰

阶跃星辰成立于2023年4月6日,是国内大模型初创公司,创始人姜大昕曾任微软副总裁、微软全球合伙人、STCA副院长及首席科学家。公司Step-1V多模态大模型支持200K上下文窗口,在图像理解、多轮指令跟随、数学能力、逻辑推理、文本创作等方面性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

公司基于Step系列千亿参数模型,推出了“跃问”和“冒泡鸭”两大AI应用产品。1)跃问(StepChat)是一个具有多模态能力的AI效率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文字、上传图片、上传文档和发送网址等方式对其进行提问,但其并不具备图像生成能力。2)冒泡鸭(Bubble Duck)是一个角色扮演类的AI聊天机器人,旨在创造一个AI开放世界,通过个性化定制智能体和参与虚拟角色互动来开启全新社交方式。其设定了十亿种剧情和角色,用户可与其进行多场景的角色扮演体验,同时还能个性化定制AI智能体,其在功能上类似于Character.AI。

智谱AI

智谱 AI 即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6 月。公司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而来,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具有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学术背景。

公司专注于打造认知智能大模型,以实现大模型的中国创新为目标。其合作研发了中英双语千亿级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GLM-130B,基于此推出了对话模型 ChatGLM 等。公司还打造了丰富的 AIGC 模型及产品矩阵,如 AI 提效助手智谱清言、高效率代码模型 CodeGeeX、多模态理解模型 CogVLM、文生图模型 CogView 等。同时,智谱 AI 践行 Model as a Service(MaaS)的市场理念,推出大模型 MaaS 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强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能力,打造高效率、通用化的 “模型即服务” AI 开发新范式。

在发展过程中,智谱 AI 获得了众多机构的投资,融资额可观,投后估值不断攀升。公司客户涵盖金融、互联网、汽车等多个行业,已与 2000 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2025 年 1 月,智谱 AI 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公司回应称不会对业务产生实质影响,将继续专注为用户提供世界一流的大模型技术、产品和服务。

生数科技

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生数科技由安全可控人工智能方案提供商瑞莱智慧RealAI、蚂蚁集团和BV百度风投联合孵化,聚焦于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与应用产品开发。

生数科技团队于2023年初开源了基于Transformer的多模态扩散大模型Unidiffuser,使用U-ViT的Transformer架构首次在Diffusion Model(扩散模型)上实现多模态,实现基于一个底层模型高质量地完成文生图、图生文、图文联合生成、图文改写等多种生成任务。

目前,生数科技正在研发的产业级多模态大模型仍处于快速迭代阶段,但在图像生成、3D内容生成、视频生成等任务中已经实现高水平的生成效果。

爱诗科技

爱诗科技创立于2023年4月,专注AI视频大模型及应用。公司创始人、CEO王长虎深耕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领域20年。曾任字节跳动视觉技术负责人,参与了抖音和TikTok等产品从0到1的建设和发展,搭建了字节跳动视觉算法平台和业务中台,主导了字节跳动视觉大模型从0到1的建设。

公司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等,曾任职于字节、微软亚洲研究院、快手、腾讯等头部机构的核心技术团队,拥有计算机视觉算法攻坚能力和解决系统工程问题的经验。

其海外版产品PixVerse于2024年1月正式上线,自同年10月PixVerse V3版本发布后,“毒液变身”等创意特效功能随之流行。去年12月,PixVerse 移动App在海外上线,用户可通过官网下载体验。与此同时,PixVerse V3.5版本进入内测阶段,生成耗时可缩短至30s以内,提示词响应及运动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即将正式上线。

百川智能

百川智能(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由前搜狗CEO王小川创立,是一家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来自搜狗、百度、华为等知名科技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百川智能致力于打造中国版的OpenAI基础大模型及颠覆性上层应用,通过语言AI的突破,构建中国最好的大模型底座。

公司业务涵盖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领域,已发布多款大模型,如Baichuan7B/13B、Baichuan2-192K、Baichuan4等。这些模型在多个权威评测中表现优异,广泛应用于搜索、多模态、教育、医疗等领域。此外,百川智能还推出了C端产品“百小应”,并积极投资AI、具身智能、医疗等领域。

百川智能坚持“超级模型+超级应用”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AI技术,计划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为各行业提供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百川智能还将积极寻求与更多合作伙伴的携手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的应用普及。

影眸科技

影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影眸科技”)成立于2020年,孵化于上海科技大学,是一家专注于3D生成大模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公司核心团队由吴迪、张启煊、张龙文、曾初啸等多位年轻的创业者组成,平均年龄仅24岁,展现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影眸科技致力于将前沿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大众娱乐市场,推动实验室科研成果的民用化和商业化。

公司自主研发了世界最高精度的动态光场三维采集系统——穹顶光场,以及全球领先的3D生成大模型Rodin。Rodin模型上线45天内便实现了100万美元的年经常性收入(ARR),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影眸科技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游戏、电商、影视、3D打印、空间计算等多个行业,已获得数百万元的B端商业化订单。

2025年1月,影眸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美团龙珠和字节跳动共同领投。这笔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推进3D生成大模型的前沿探索,并加速其核心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商业化落地。

零一万物

零一万物(北京零一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由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创立。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来自谷歌、微软、IBM、百度等知名科技公司,专注于大模型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架构、算力架构、数据安全和产品研发等领域。

零一万物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AI 2.0平台和应用。2023年11月,公司发布了首款开源中英双语大模型“Yi”,包含34B和6B两个版本,其中Yi-34B数据参数量达到340亿,可支持200K超长上下文窗口,能够处理约40万字的文本,是当时全球大模型中最长的上下文窗口。此外,零一万物还推出了AI办公工具PopAi,上线9个月用户数近千万。

2023年11月,公司完成由阿里云领投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2024年8月,零一万物再次完成数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某国际战投和东南亚财团等。目前,零一万物的估值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生物制造

赛桥生物

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由多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优秀博士与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教授联合创办,是一家CGT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CGT行业上游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工艺装备的源头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致力于实现CGT产业化装备的全封闭、自动化、数字化和柔性化。

现已构建设备与耗材能力平台,完成全套工艺模块的开发,包括全封闭自动化血细胞分离、磁珠激活分选、电转染、细胞扩增、清洗浓缩、制剂分装等设备,以及配套的系列化 GMP 一次性密闭耗材。赛桥生物力争突破进口垄断、为行业客户提供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 CGT 数字化工艺装备平台,推动最先进的生物医疗技术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患者。

慕恩生物

慕恩生物是国内专注于将微生物资源商业化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拥有国际领先的微生物组发掘和产业化平台。公司致力于通过国际先进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以发现、保存、鉴定新的具有开发价值的微生物多样性资源,建立的菌种资源库目前已收集并保存了超26万株功能菌株。

慕恩生物的核心团队由一批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大学、长庚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荷兰皇家科学院、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顶级名校的博士和跨国公司的核心研发人员组成,具有独立完整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产业化经历。

在深度的微生物组研究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针对急切和关键的社会市场需求(生物医药、生物农业)高通量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合作伙伴携手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微生物产品及其解决方案。

宝济药业

宝济药业成立于2019年12月,是合成生物学生物医药领域集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公司,通过专注于“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平台,开发常规基因工程难以表达的重组药物。

作为国内唯一专业从事重组酶药品、酶递送技术、酶与抗体和基因治疗产品组合用药的生物科技公司,宝济药业开发的重组酶产品与技术多为国内首家或独家。成立至今,宝济药业承担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上海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绿色制造)、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宝山区先进制造业项目。

宝济药业建有哺乳动物细胞、酵母细胞和大肠杆菌重组表达三大规模化产业平台,公司采用具有高技术门槛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底盘细胞”,实现蛋白药物的规模化生产。

衍微科技

衍微科技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由清华大学合成生物技术成果转化成立的创新型企业,公司致力于实现专用化学品与先进材料的绿色生物制造。创立至今,衍微科技已获得多家国际、国内一线机构的数千万元风险投资。

目前,衍微科技拥有技术领先的合成生物科学家、经验丰富的生物制造工程师以及各应用领域的应用开发与创新专家。成立两年多的时间,衍微科技已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35项,授权发明专利23项。

衍微科技作为新型合成生物技术企业,也是全国首个创立1年即获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企业,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衍微科技签约,投资0.5亿元,助力该企业实现超过1.5亿元的A轮融资。北京亦庄将助推衍微科技,强化与清华大学、中粮集团、中石化等研发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技术合作。

微元合成

2022年,刘波博士离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并创立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微元合成,核心团队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合成生物学研发及产业化的团队之一。微元合成的创业方向是利用合成生物学打造“细胞工厂”,让一些原本稀有的物质原料通过这种新的“造物”方式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生产出来。这一生产方式属于生物制造。

经历了三年发展,微元合成已经掌握了多项世界领先的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如全球独家的大片段基因编辑能力、行业领先的合成生物元件库和代谢模型、国内唯一的代谢分子动态监测技术平台等。2024年年底,基于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和河北省基础制造产业资源,公司位于河北秦皇岛的工程放大中心及小规模柔性生产基地将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合成生物创新产品的产业化落地。

元素驱动

元素驱动成立于2021年,是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培育平台的重点孵化项目,专注于从事生物可降解材料和无豆粕日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张科春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师从David A. Tirrell等合成生物领袖科学家,回国前是明尼苏达大学的终身教授,在合成生物领域拥有20余年研究经历;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刘旻昊同时担任西湖大学校长特别顾问、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位,并曾经参与西湖大学、西湖教育基金会“0-1”的建设。参与孵化元素驱动后,她与团队一起探索科研成果“0-1”转化。

元素驱动已搭建自有研发平台MiNT X Platform,通过酶工程和代谢通路实现可预测性设计。目前,在该平台驱动下,元素驱动已打通研发、生产和下游产品转化的生物智造全链条环节,并和多家下游企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

其中,基于合成氨基酸的无豆粕日粮是元素驱动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张科春介绍,元素驱动通过从头设计部分小品种氨基酸的合成路径,成功提高合成速度,并降低合成过程中的碳源浪费和碳排放。目前,相关合成氨基酸产品已实现万吨级量产。

天鹜科技

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的精英团队创建,是国内最早布局AI蛋白质大模型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AI蛋白质设计服务提供商。借助自主研发的AI蛋白质设计大模型AccelProtein™,天鹜科技解决了传统“专家经验&大量试错”范式下蛋白质设计时间长、成本高、阳性率低以及多指标优化难度大等核心问题,在提升客户产品性能、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为客户建立高壁垒专利布局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天鹜科技成功交付了数十款蛋白质设计项目,赢得了数十家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与众多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公司的技术服务已经拓展至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医药、体外诊断、药物中间体、营养保健、食品饮料、美容护肤、洗涤纺织、生物能源、生物农业以及环境工程等,展现了其在蛋白质设计领域的广泛影响力和技术实力。

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这三大产业正以创新为笔,绘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它们不仅重塑着产业格局,更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些产业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下篇我们将分享最后三大未来产业:未来显示、新型储能、未来网络 的代表企业们。

0 阅读:0

雨广器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