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毕业,有些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工作达不到预期就会选择继续深造,选择读研究生。我国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有些家庭条件好的或者想节省时间,会到国外读1年制研究生,但除国外著名高校外,其他知名度低的高校认可度一般不高于我国的985高校,又被称为“水硕”。最近在职场论坛里一个关于国外读研究生的话题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小伙在英国读了研究生,毕业回国后在保险公司上班,发现自己周围的同事都是大专毕业,感觉心里不平衡,也无法融入集体,整天闷闷不乐。心里觉得既然大专毕业都可以找到这份工作,那自己花几十万出国留学,花费一年时间到底是为了什么?出国留学镀镀金可不是回来从基层做起的。
其实,这个小伙大可不必如此,要放平心态。首先不从基层做起,就无法了解基层和基层员工,今后也无法管理好基层和员工。其次,不从基层做起,也不会知道基层的办事流程,将来如何与基层员工沟通?万丈高楼从地起,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好事,只有放下架子,从基层做起,与基层员工打成一片,从基层员工处汲取经验,才能成就自己。不先从基层了解积攒经验人脉,刚一开始就想着高人一等? 人家大专上了三年工作做的要是比你一个海归硕士还要好,那可就真的是自己的能力问题。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学历高了不起,千万不要眼高手低,能够愿意从基础工作做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企业人才。要么你可以到研究院去做科学研究。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心里不免很难受。要记住,这是未来的第一个台阶,我做好了,就可以踏上第二个台阶。没有学好走路,就不能跑步。不能好高骛远,学历根本算不得什么。只能是你具备了文化资格。一切都是在实践中发展。你有这样思想,只能永远在原点。
另外,大专的人比你拼的是时间,更早的比你了解业务,而研究生的你和他们拼的是学历,起点可能是一样的,但只要坚持,后期的平台你有看到么,他们上不去的平台,但你可以。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从固定思维变为”成长性思维“它会帮你从”我的工作不符合我的身份“,改变为”更高层次的工作会面对什么挑战,我如何提升自己应对挑战?“;从”我的现状使我绝望“,改变为”和昨天相比,我今天进步了什么?“。80%的人都对现状不满意,20%的人采取了行动改变现状,重要的是行动。
同时也要善于动脑,对于银行保险这类金融行业,没有背景靠山很难有晋升机会,先看看能不能找到相关人脉运作,没有的话就辞职去其他金融企业,毕竟敲门砖是有的,再在这儿耗下去也是浪费时间,同时也尽量考下相关金融职业证书,比如CFP,FRM,CIIA这类的,自身的强大才是解决问题关键。
对于这件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