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碑的背后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战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5-01-22 19:40:47

文 / 子玉

所谓通透、精彩的人生其实是有模板的,大概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女皇武则天的人生就是这套模板的深刻诠释者,虽然其落幕的形式略显尴尬,但却成为被历史持续讨论的“网红”,后世对女皇的评价是众说纷纭,当时的李唐王朝更是无法以一块墓碑精准地定义女皇的一生。

无字碑成为空碑似乎是一种必然。

按照历史的惯例,武周王朝一代而亡,是会被李唐王朝彻底否定进而清算的,但武则天晚年却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不仅将自己以高宗皇后的身份葬于乾陵,享受世代祭祀,且武氏的权力也在中宗李显的朝堂中得以延续,一切都切换得非常丝滑,人们甚至觉得,武周王朝只是李唐王朝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能做到如此的人,那绝对是有大智慧和强悍手腕的加持的。

神龙元年(705)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驾崩于上阳宫,临终前她交代了这么几件事: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的身份与高宗合葬乾陵;对曾经的政敌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韩瑗等人的子孙实施优待。

武则天的遗嘱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回归、和解:从武周王朝皇帝的身份回归李家媳妇的定位;与过去被自己打击的政敌进行和解。

也就是说,武则天在生命的终点进行了自我否定,以达到淡化武周、女皇这些曾经与自己深度绑定十五年的关键词,让自己以一个被世俗所认可的身份定格于历史中,同时保证武氏家族的安全。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武则天的碑文就应该以李唐皇后的身份进行叙事、总结,不至于让中宗无法下笔,进而导致其墓碑成为了一块空碑。

要想理解无字碑,就必须读懂武周王朝残余温度对中宗朝局的深刻影响。

中宗面对的第一拨冲击就是大家不同意将武则天葬于乾陵。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宗召集众人在同明殿讨论太后的下葬事宜,但给事中严善思却强烈反对将太后葬于乾陵,理由有三点:

高宗是作为尊者先下葬的,太后不应该以卑者的身份惊扰高宗;乾陵的玄宫是以石门封闭的,且当时以铁水浇灌了缝隙,存在打开的技术难度;如果从别的方向进入玄宫又会破坏掉乾陵的风水;近年天下多事,开陵不详。

总之就是反对将武则天葬于乾陵。

在这些人的认知中,武则天就是高宗皇帝的背叛者,没有资格与高宗合葬乾陵。

表面上看,这是大臣对女皇、对武周王朝的否定,但实际上是对作为女皇合法继承人的皇帝李显的施压,以否定将女皇葬于乾陵的方式来给这位在京师长安毫无根基的皇帝来一个下马威,进而稀释中宗的皇权。

也就是说,将武则天葬于乾陵对中宗来说是一场政治战,此举将直接决定他以后能否在庙堂立得住的大事。

李显在京师长安的根基非常薄弱 图源/剧照

当时,严善思还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在乾陵所在的梁山之外另选一块地方作为陵址将太后下葬。也就是所谓的从葬。

很明显,这是直接将武则天踢出李唐宗谱的节奏。既然武则天都被孤立,那么作为女皇接班人的中宗此后的路就将走得异常艰难。

这只是其一。

最重要的是,朝臣要以否定女皇的方式清洗武氏家族,这对中宗来说,更为不利。众所周知,女皇晚年在决定还政李唐之后之所以选定李显为皇太子就是因为,李显在长安没有任何根据,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更重要的是,李显即位之后面对朝臣和以相王李旦为代表的李唐宗室的权力威胁就必须得重用武氏。

这是完成由武周到李唐的回归、保全武氏家族的最好方式,是女皇晚年下得最高明的一步棋。

这样看的话,朝臣和李唐宗室为什么在李显能够顺利即位的情况下却还非要发动一场神龙政变,就是因为,朝臣和宗室都想以拥立之功来分享李显的权力,掌握主动权。当时,李显几乎是被裹挟着参与了神龙政变。

而李显即位之后也不得不在权力层面对以张柬之为首的五臣和宗室的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进行政治分红:五臣全部被封王;相王李旦加号安国相王,进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赐予五千户的封地。

对于五臣的作为,女皇当时给李显就已经点明,他们是贪功。这也是李显后来为什么以强力手腕诛杀五臣的核心原因。当然,以相王和太平公主为代表的宗室也不想五臣分享他们的权力,将五臣清洗出局也符合他们的利益。

不过,这也就造成了相王和太平公主对中宗皇权的强大威胁,为什么相王后来能够问鼎皇权,为什么太平公主曾经一度垄断朝政,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中宗不仅不能否定老妈,还要强调自己女皇继承人的身份,以团结武氏来对抗宗室和朝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宗否定女皇的话就是在否定自己。

这样看的话,神龙政变中朝臣和宗室没有将武氏洗牌就是他们最大的漏洞。

所以,凭借武氏和女皇当年培养的一帮嫡系的支持,中宗最终还是成功将太后葬于乾陵。武则天下葬乾陵的时间为神龙二年(706)五月。

这是中宗在拿到皇权之后打的第一场胜仗。就像明朝的嘉靖皇帝打赢了大礼议之争这场政治战一样,都是对个人威望的重塑。

只是,太后的碑文如何来写就成了摆在中宗面前的现实问题:赞扬吧,太后毕竟短暂颠覆了李唐王朝,部分朝臣和宗室肯定不愿意;批判吧,自己不仅是太后的儿子,且是女皇的合法继承者,否定女皇就等于否定自己。

怎么定义都无法满足众人。

更让中宗无法下笔的是,他是通过发动神龙政变从女皇手里夺的权力,等于是事实上推翻了武周王朝,当中宗将笔提在半空中时也只能僵在那里,根本没法落笔。

于是,中宗就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笔杆子崔融。

但是呢,这对崔融来说实际上是个艰巨的政治任务,是要以文字的形式来替中宗解决无法解决的政治难题。既然中宗都没有解题的能力,那么崔融就更无法完成。最终,这个政治难题将崔融直接给压死了。

结果是,武则天的墓碑连书写文字的格子都打好了,但却根本没有承载武则天彪悍的一生,于是,武则天的墓碑就成为了无字碑。

本质来说,无字碑就是个烂尾工程,是中宗及其后人无法定义女皇人生的结果,绝对不是武则天个人的意志。

确实,武则天这个个体绝对是历史上的“孤本”:14岁进宫,31岁做皇后,67岁称帝,82岁去世。

对于武则天的人生我们完全可以如此划分:从弘道元年(683)到永昌元年(689)的太后称制阶段;从天授元年(690)到神龙元年(705)的女皇执政时期。

这是持续进化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体验的话,那么女皇的人生剧本绝对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电影,不仅当事人体验感颇为精彩,就连后世的观影人也每每总是意犹未尽。

女皇是自己人生剧本的书写者,也同时给世间提供了一道独一无二的下酒菜。

只是,女皇的人生虽然谢幕,但她依旧持续影响着大唐政局。武则天对大唐政治最大的影响就是,其称帝的行为激发了皇室女性的权力欲望,因而导致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女性一度成为帝国的权力主角,导致了政变频发。

太平公主是和相王并列的一股极其强悍的势力 图源/剧照

其次,相王势力始终是威胁皇权的存在,并最终由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以政变的方式完成了帝国皇权由中宗一系向睿宗一系的转移。

到了这时,武周对大唐政局的影响才彻底被抹除。

之后,随着玄宗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势力之后,由武则天称帝造成的乱局才暂时被平息,实现了皇权的集中。

女皇对大唐政治可谓影响深远。

但话又说回来,女皇事实上是高宗政治的继承人,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的行为也进一步稀释了门阀对帝国权力的垄断。如果不是武则天,大唐很可能会再次跌入被世族垄断庙堂的局面,甚至出现权臣,武则天只是以称帝的方式来完成帝国在高宗驾崩之后的过渡阶段。

玄宗时代的开天盛世和女皇的政治过渡也有很大的关系。

像武则天这样的猛人,其实往往都是迎合了历史的需求而已。

当然,武则天虽然在向皇权攀登的过程中诛杀李唐宗室数百人、诛灭大臣数百家,刺史、郎将不计其数,并通过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持续对庙堂进行洗牌,使大唐赖以支撑的公卿势力遭受重创,但女皇毕竟将其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而且在实现其目的后还及时终结了酷吏政治,保证了天下的大体稳定。

就像当年的吕后专权,武则天称帝的影响只局限于权力斗争,并没影响整个天下的良性运转。

只是,武则天的称帝还是导致了边疆问题的愈发严重,此后,边境问题就始终是大唐的主要压力所在。

而且,由于武则天的女性身份,以及其没有组建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军政集团,导致武周王朝一代而亡,这也是她的失败点之一。

但不管怎么说,女皇武则天的人生都是历史的“孤本”,不可复制。

无字碑还将继续被后世所解读。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