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突然病重,到了十六日晚上至十七日凌晨四更许,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投机者发动政变,拥戴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是为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景帝闻钟鼓声,大惊,问左右曰:“于谦耶?”
既知为上皇,连声曰:“好,好!”
这段记载很短,只是寥寥数字,但却透露着不同寻常的意思,有人篡位,明代宗竟然第一时间怀疑于谦,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试着来分析一番。
一、先来说说这段话中“钟鼓声”的意思。
明代宗为何听到钟鼓声便大惊失色呢,因为按照明朝制度,虽然列朝正衙皆设钟鼓,但有是有,一般也不经常用。
只有在“登极仪”和冬至、元旦、万寿受贺的“大朝仪”始用钟鼓。鼓挝三通,称为“三严”,“严”者催促之意,由缓而紧,督促百官入朝就班。因此鸣钟撞鼓之声,最主要的用意就是召集百官入朝。
正因为如此,明代宗听到钟鼓声自然是大惊,自己这个皇帝都没有过去,就督促百官入朝,肯定是有人篡位。
像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三人之所以选择在十六日晚上起事,十七日凌晨一锤定乾坤,就是因为十七日早晨明代宗要视朝,届时百官都在,明英宗再一出来召集百官见面,就可以确定自己的权威。
不然仓促之间发动政变,即使明英宗走出南宫复位,但没有百官见证,难以令人信服,兵权又在于谦手中,肯定会有忠于明代宗的官员反抗,到时候能不能成功都是未知数。
二、明代宗之所以如此,不过是犯了皇帝雄猜多忌的毛病。
明代宗在位时期,虽然重用了不少大臣,但要说真正重用的大臣,只有一个,那便是于谦。
因为于谦不只是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对于明代宗而言,更是有着知遇之恩,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从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虏,明朝群龙无首,明代宗之所以可以登基为帝,于谦可谓起到了大作用。再到明英宗被瓦剌放回,明代宗很不高兴,害怕自己帝位不稳,还是于谦站出来说道:“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使得明代宗放心,明英宗也因此顺利回国。
正因为如此,明代宗对于谦是极为重用,关怀备至。像于谦痰疾发作,明代宗先是派太监轮流看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什么的太过简陋,又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特别全面,甚至连醋菜都有。等到御医开下方子,要用竹沥做药引子,明代宗朱祁钰便带随从前往万岁山,亲手为于谦伐竹取沥。
“素病痰,疾作,景帝遣兴安、舒良更番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又亲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
但明代宗的重用,难免夹杂私人利益在其中。于谦功劳大,又手握兵权,明代宗之所以如此待他,有个重要用意在于想要使于谦成为坚定支持自己的心腹,但是于谦并没有。
于谦这个人其实很纯粹,虽然明代宗成为皇帝和坐稳皇位,都有着他大力支持,但他的出发点在于为了国家,而不是为了明代宗个人,可谓是一心为国。
所以在明代宗病重之际,独子朱见济早夭,群臣请求建储,还不许的情况下,本来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储君最合适。但明代宗之前出于私心,废了朱见深的储君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储君,没想到朱见济在第二年便夭折。因此复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可谓是敏感话题,谁也不知道明代宗会不会因此大怒。
有着这一层复杂原因,有些大臣也投机的主张应该迎立明代宗叔叔襄王之世子入继大统,直接跳过了明英宗一系。
不过在这个关键时刻,于谦和王直等大臣,出于公心商议决定支持朱见深复为储君,于是推三元及第的商辂来起草,其中关键一句在于“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章皇帝子孙”。因为明宣宗只有二子,长为明英宗,次为明代宗。明代宗当时无子,当立者自然是明英宗一系。同时也将襄王一系排除在外,因为襄王只是明宣宗同母弟,论血统疏远,自然不及明英宗一系。
还有对于夺门之变,于谦并非浑然不知, 像他的儿子于冕在政变前夕就给他提过醒。但拥有兵权的于谦,并没有高举明代宗的旗号来反抗,任由明英宗复辟,是按兵不动。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天下太平,避免兵灾再起生灵涂炭,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
可以说虽然于谦多次支持过明代宗,但只是出于公而非私,明代宗虽然对于谦关怀备至,但并非全出于公,而是有着自己的私心,奈何于谦可谓油盐不进,一心为国为公,并没有成为明代宗的心腹,并且还是手握兵权。身为皇帝,明代宗对于谦多少有着猜忌提防之心,因此听闻钟鼓声,明代宗大惊失色之下,自然第一时间怀疑有兵权在手的于谦。
等到确定是太上皇复辟以后,明代宗自然是长出一口气,起码大明江山没有葬送在自己手中,还在朱家人手上。知道于谦也对得起自己的信任,并没有插手其中。而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占着哥哥明英宗帝位多年,而且明英宗在位时,待他也不薄,肯定多少还是有一丝愧疚,如今也算物归原主,两相结合之下,明代宗自然是连声说好。
三、明代宗之所以如此问,可能只是询问于谦在哪里,想让于谦出来保驾护航。
《明史》记载:“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
“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
从这里足以看出明代宗还是相当信任于谦的,而且明代宗也并非什么昏庸糊涂之主,在明英宗被俘以后,虽然是于谦力挽狂澜,但明代宗这个应急皇帝也是起到很大作用,他还是颇有作为的,他在位八年,怎么会不知道于谦是一心为国呢?
所以有可能明代宗问“于谦耶?”的意思是“”于谦呢?”
在知道有人篡位的危急情况下,明代宗自然而然的第一时间就想起于谦这个手握兵权的重臣,希望他可以出来护驾,这也是正常情况。
有可能左右误解他的意思,说道是太上皇明英宗复辟了,明代宗一听,心就凉了,知道以于谦的秉性,是不会插手这种皇家内乱,只要天下太平就好,甚至会束手就擒,这样一来自己就彻底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病重的明代宗只得安慰自己江山还在朱家人手里,不是别的乱臣贼子篡位,加上对哥哥明英宗的愧疚,所以连声说道好。
从明代宗与于谦彼此的互相了解来看,这个推测可能更贴近实际。不过真实的历史,谁又知道呢,后人只能通过只言片语,进行一番逻辑推理,寻找历史人物内心那些人性的闪光点,在深入了解中,以史为镜。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朱祁镇兵败时就应该自裁,还有脸活着,最可气的是还有脸抢自己儿子的皇位。
代宗的意思应该是:是于谦在敲吗?以为是于谦帮着谁谋反,而不是于谦篡位!
于谦忠于国家而不是某个皇帝
于谦有大功,声望高,还有军权,即使辞官怕是也能影响军队,还是京城的军队,毕竟三大营就是他改编成十常营的,他活着,就代表了相权压制了君权,
问题是记载也是英宗那伙人传出来的把真说了啥谁知道
于谦搞德云社去了[单身狗]
赖有于岳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百世一人
应该是想让于谦出来护驾。
于谦篡了就好了
明明就是于谦干啥吃的 这点小事摆不平?遂猝
于谦死得冤啊,“大明战神”太坑
于谦有明一代第二猛人实至名归[点赞]
朱叫门应该是历史上皇帝的下限了吧
于谦于少保,郭德纲郭太保
朱祁钰这样就叫做“自作孽,不可活”!
现在是什么人都能调侃
于谦耶?应该翻译为于谦何在?而不是翻译为:是于谦吗?
还是没儿子问题,有儿子谁都不会拥立大明战神
废立皇帝为权臣,注定下场不是曹操便是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语成谶 谋国不谋身 岳武穆 文天祥 于谦 张苍水 难道当不起民族英雄么?
明实录:甲子(土木堡后),也先闻车架(朱祁镇)来,惊愕未信,及见,执礼甚恭,奉至宣府城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倾向第二个说法
几个“好”字代表意思不止作者说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显示明代宗朱祁钰此刻无奈的心情,儿子夭折,自己又病到不轻,知道皇位肯定保不住了,想想看,本来还打算把病养好,再慢慢调养身体,毕竟还年轻,也许会再生几个,结果皇位确被夺,应该也是笑自己当初不够狠[得瑟][得瑟][得瑟]
离间计,提醒他哥哥干掉谦儿
于谦这种货注定活不长!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老油条性质
景泰帝就是东林党推出来的傀儡,没有实权的,感觉[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