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古斯都
编辑|Q
5月1日夜,一道光芒照亮了叙利亚的夜空,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市遭到了空袭,此次空袭导致1人死亡,7人受伤。
令人没想到的是,幕后的凶手竟然又是以色列。

俄罗斯与叙利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盟友关系,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唯一的军事基地就在叙利亚,叙利亚政府能坚持如今这么久,也很大程度上与俄罗斯的军事援助分不开。
以色列突然对以色列不宣而战是何意?
难道是想以此来分散俄罗斯在乌的兵力吗?
今天,我们就来深扒一下以色列的“作案动机”。

01
中东“和解潮”对以色列的挑战
最近中东地区发生最引人瞩目的事,无疑是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的斡旋调停下达成了和解,此事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不小的蝴蝶效应。
首先是积极正面的效应,多个国家都因沙伊和解给出的良好示范而放下了旧有的偏见与恩怨,坐到了谈判桌前进行了对话。比如卡塔尔与巴林、土耳其与埃及,叙利亚与沙特之间等,都通过磋商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对缓解中东局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对于以色列来说,中东的“和解潮”的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影响。
此前,以色列一直在拉拢沙特成为其盟友,以达到孤立“死对头”伊朗的目的,而如今一个愈发团结的中东地区正在形成,这让以色列颇为焦躁。

在以色列看来,如果中东的穆斯林全部团结了起来,那自己这个外来户还能在巴勒斯坦地区住多久呢?21世纪的新中东战争会不会开打呢?
以色列很怕,怕自己的安全依然得不到保证。
为此,以色列决定主动出击,其对象便是正饱受摧残的叙利亚,理由是5月3日伊朗总统莱希将会访问叙利亚,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在以色列空袭叙利亚之后,俄罗斯《独立报》是这样认为的:
“以色列试图以武力制约伊朗总统的外交行动。”
俄罗斯的解释虽然很有道理,但有一些逻辑不能自洽之处:
明明各中东国家已经在推动和解了,以色列干嘛这时候还要用武力的方式来找麻烦呢?
这不是明显降低各国对自己的本就不多的好感度么?难道以色列政府现在脑子发热了?
或许以色列政府脑子现在真的在发热,因为以色列现在这一届政府是被称为“最右政府”。

02
以色列政策右转的影响
去年年底,内塔尼亚胡组建了由6个右派政党组成的新政府,这一政府比之前内塔尼亚胡前几个任期还要极端、还要保守。
我们来看看以色列几个政坛政要的出身:
财政部长贝扎莱尔·斯莫特里奇,一个约旦河西岸(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约旦河西岸的争议领土,目前有大量犹太人定居)定居者的领袖;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曾因煽动恐怖袭击而被定罪;
总理内塔尼亚胡更是这群右翼分子的代表人物,他坚决要求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手段,反对其独立存在。在他的主导下,整个以色列政府几乎被以色列右翼分子和犹太教正统派占领了。

更糟糕的是,内塔尼亚胡正试图通过一项司法改革,一旦司法改革成功,最高法院的权力将受到极大限制,政府行政部门的权力将凌驾于最高法院之上。
在如此狂热的右翼保守势力的操纵之下,脑子过热的以色列政府能干出什么也不足为奇。
巴勒斯坦目前就对此非常担忧,担心巴以之间很可能再来一场冲突。
在叙利亚遭遇空袭的约一个月前,也就是4月6日夜至7日凌晨,以色列刚对黎巴嫩南部进行了多处轰炸袭击,声称是对黎巴嫩军事行动的一次报复。
结果刚打完黎巴嫩,以色列转头就在5月1日对着叙利亚一通狂轰滥炸。
以色列现在就像疯了一般,美国看了都得递根烟。
与此同时,由于内塔尼亚胡推动的“司法改革”,以色列国内矛盾愈发尖锐,多地出现了反对内塔尼亚胡独裁的示威游行。但越是如此,内亚尼亚胡越是想通过对外乱打竖立权威,转移矛盾,以色列只会像野狗一般越咬越兴奋。

03
未来中东的走势预测
以色列可太忙了,5月1号空袭了叙利亚之后,5月2号又去跟巴勒斯坦打了起来,互相空袭和手榴弹交流之后,双方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
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肯定不是冲着俄罗斯去的,他的目标可能是整个中东世界。
再这么打下去,以色列可能会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
其一,当下,阿拉伯世界正在愈发团结;
其二,美国在中东地区能打的牌不多了。美国或许还会继续对以色列进行经济援助,以帮其摆脱合围的困境,但是可预测的是,美国的帮助绝对是有限的。
因为美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不允许他再进行太多的军事活动,外债上限被提高,美元霸权在消逝,美国已不是之前那个可以无限制地纵容以色列到处打架的美国了。

最好的办法是以色列停止对外战争,对政府进行重新洗牌,但这又谈何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