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原来篡位这么简单,只用九个月,就成功代周建隋

青史如烟本人 2025-02-08 11:39:54

杨坚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之子,自幼便以举止深沉、寡言少语著称。十四岁时从太学毕业,凭借祖上的功勋逐渐升迁。然而,由于北魏权臣宇文护掌握政权长达十余年,杨忠与宇文护不和,杨坚在这段时间并未获得实权。

北周宣政元年,命运的风帆开始转变。周武帝宇文邕除掉了宇文护,实际掌握大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杨坚将迎来快速晋升。甚至权臣们提议要诛杀杨坚,杨坚这才意识到危机,小心行事以保住性命。幸运的是,周武帝渐渐信任杨坚,命其袭了随国公爵位,还让其女儿杨丽华嫁给太子宇文赟,成为了北周的外戚。

一切似乎开始对杨坚有利。但宇文赟继承王位后,猜忌诸多权臣,特别是对杨坚颇为戒备,他甚至在后宫中立誓“早晚要灭了杨家”。此时的杨坚虽然位高权重,但朝内外仍有许多关陇贵族和北周宗室成员,随时可能对他产生威胁。

周宣帝宇文赟的短寿和对宗室的猜忌,给了杨坚一个潜伏的机会。宇文赟诛杀了的齐王宇文宪等多位宗室成员,引发了一系列的宗室权力动荡。年轻的宇文赟死后,只留下年幼的太子宇文阐,赋予了杨坚辅政的良机。正是在这种动荡和猜忌的环境中,杨坚抓住机会,利用宗室成员的疏离,以及自己在非关陇贵族中的人脉关系,开始了篡位之路。

而在另一方面,杨坚积极拉拢那些在北周不得志的官员。这些官员多半出身寒门或原北齐旧人,比如高颎、李德林等,他们因在北周未获重用,而愿意投靠杨坚。此举不仅扩展了杨坚的势力,也有效地孤立了宗室和权臣,使得杨坚在篡位过程中少了许多阻力。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杨坚的成功也离不开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当杨坚筹划篡位时,尉迟迥的反抗声就是一个主要的挑战。尉迟迥作为北周的外戚,因与宇文氏关系深厚,不愿眼看杨坚篡权。他在杨坚掌权后立即举兵反抗,拉拢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盟友响应。但杨坚早有准备,任命韦孝宽镇压反叛。尉迟迥反叛虽然在短短两个月内便被平定,但也充分显示了杨坚在关键时刻的应变能力和决断。

大象二年五月,杨坚被任为大丞相,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北周政权。随后,他以治丧的名义,召集了最有实力的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藩王进京。如果这五王在地方上掌握实权,杨坚的篡位计划无疑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当这五人进入长安,杨坚就真正掌握了他们的命运。

此时,杨坚通过小心翼翼的政治操作,成功拉拢了一批文士和官员,不仅稳固了自己的基础,更确保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而这些手段,无论是拉拢寒门出身的官员,还是通过婚姻和人脉关系网建立政治同盟,都无疑为杨坚的迅速篡权铺平了道路。

0 阅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