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式提升孩子的空间思维,塑造空间感,为小学数学做准备

野楠聊育儿 2024-08-24 19:49:24

导读: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指出,空间观念是对一个人周围环境和事物的直接感知;对于2~3维图形及其性质的领会和感知,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换图形的效果是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

大宝的数学题娃爹是辅导不了的,尤其是考察空间感的。他说,自己小时候学《画杨桃》就觉得很神奇,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不同的面呢?他数学成绩一直是及格线上下,尤其是空间题,基本上都是错的。

的确,数学学习,不只是计算,还有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而这些,是要从小培养的。等到小学数学开始接触了再引导,往往就很困难了。毕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必然不同,之前没有过了解,真正用到了,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呢?在二宝的早期教育中,我进行过思考,总结有下面的几种方式。

方式一:方位词多说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教授发现,学龄前输入大量的“空间词汇”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为此,苏珊·莱文教授曾做过实验,对44名14~30个月大的幼儿及他们的家庭进行了两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听到更多词汇的一组孩子,在测试中表现更出色,对空间理解更深入。

教授认为,这不是因为该组孩子更聪明,而是和他们接触到充分的空间词汇有关。

在生活中,我们家长也可以多说方位词,提升孩子的空间感。

比如,刚开始练习爬行的宝宝,家长可以说“上面、下面、左边、右边”这样的方位词,也许孩子刚开始听不懂,但只要你稍加引导,就会发现,娃在不断地调整位置,希望通过动作回应。

带娃外出时,可以尝试让他描述位置,比如,超市在你的前面,奶茶店在你的左边,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提升空间感。

上大班的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地图、手机导航app,来了解更深入、具体的方位。

Tips:个体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所以,刚开始不必太着急,可以按照顺序慢慢引导。

方式二:动手玩各种玩具

心理学研究表明:双手操作时,在脑与手之间,信息通过两条双向的通道,高速地相互传导;在手脑并用时,大脑中的创造性有关区域受到刺激而活跃起来。

这段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动手可以促使大脑功能得到发展,大脑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能让手部的技能得到训练,之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传递到大脑,有效发展空间观念。

所以,动手玩各种玩具吧!尤其是积木、雪花片、乐高,或者其他有空间感设计的益智玩具。

二宝超爱积木和雪花片,经常用来堆砌各种城堡、飞机、坦克造型。摆好了,就开始观察,左边看,是怎样的,右边看,又有什么不同,经常把自己逗得哈哈笑。

现在大宝马上升入一年级,我特意给他入手了一套进阶版的空间感玩具——豚小蒙筑影空间立体投影积木,来提升他的空间感,没想到,俩孩子都超级喜欢。

打开的最初,我是有点懵,感觉好复杂啊!孩子能玩明白吗?大宝拿过来就开始搭建,二宝也在一旁帮忙。

难易程度从1-35逐渐递增,刚开始想挑战35,发现难度大,不知道怎么摆。俩人商量后,就开始从1尝试,很快就搭建出来了。

再往后,就越来越熟练了,我发现,他们玩的过程中,是有自己构思的,包括先看正面还是侧面,或者先搭建哪些部位,俩人商讨后,才开始行动。

有张题卡大宝和二宝怎么也摆放不出来,他俩托着脸思考,怎么回事呢?我说,是不是有难度了?你们可以看看,这个玩具,设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翻开玩法手册才知道,原来是利用了三视图的原理。

也没用我指导,他俩又开始搭建了。我发现,这次,搭建速度慢了,但正确率更高了,每一块的摆放,都是深思熟虑的,娃们对空间感的理解,更深刻了。

如果你打算提升娃的空间感,也可以试试豚小蒙筑影空间立体投影积木,不光好玩,还能让孩子在搭建过程中,把抽象的图像,转变为具体的事物,逐渐提升对空间的理解。

Tips:市面上也有相应的辅导班,但我认为,在家玩更自由,也更能发挥潜能。毕竟,对空间感的理解,是需要更多体验才能建立的,而不是靠死记硬背。

方式三: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就像刚才说的,空间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很难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婆婆在家养了一只小泰迪,俩孩子每次去,都要给泰迪“搭窝”,各种造型的都有。婆婆说,留了一个月的纸箱,俩孩子来一次,都给“造”完了。

也可以玩剪纸游戏,跟孩子做好约定,剪出指定的形状。年龄小的,可以先画出来,然后按着线剪。

枕边育儿寄语:

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感培养,要赶紧提上日程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9

野楠聊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