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恶人彭明敏:教父级人物!嫌台独推动太慢,逼蔡英文下台

文山聊武器 2024-12-08 04:24:45

悲剧的开端

在1943年至1944年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虽然依然奋力抵抗,但已难掩战局的日益恶化。彭明敏那时正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学位,东京的校园内,学术的氛围和平时无异。

然而,战争的阴影终究无处不在。彭明敏接到大哥来自长崎的家书,了解到家中有些事务需要处理,于是他决定暂时离开书本,前往长崎。那段时间,日本国内的交通受到战争的极大影响,常常有轰炸警报和航线调整。

彭明敏从东京搭乘了一列火车前往最近的港口城市,在那里他转乘一艘前往长崎的客船。船只已经开始显得有些老旧,但在那个时代,这样的船只仍然是连接各岛屿与本土的重要交通工具。船上的乘客众多,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回家探亲的平民,也有不少像彭明敏一样的学生。

船只缓缓驶出港口,穿过一片片海域,彭明敏站在甲板上,望着渐行渐远的陆地,思绪万千。就在航程接近一半时,突然响起尖锐的警报声,打破了海上的宁静。原来,美军的飞机群已经开始接近,准备对这片海域进行轰炸。

彭明敏和其他乘客急忙寻找藏身之地,船舱内一片混乱。随着飞机越来越近,炸弹的声音也越来越响。突然,一声巨响,一枚炸弹直接命中了船只的一侧。爆炸的冲击波和四处飞溅的碎片让整艘船都为之一震。彭明敏的左臂瞬间无法动弹,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失去了意识。

船只最终在其他船只的帮助下,勉强抵达最近的岛屿。彭明敏被紧急送往当地的临时医疗点,但受限于医疗条件,他的左臂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最终不得不被截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彭明敏佩戴上了为他量身定做的义肢。

原子弹下的长崎

1945年,彭明敏仍在长崎的大哥家中养伤。他的义臂虽能协助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但仍需时间适应和休养。大哥家中并不宽裕,战时物资短缺,日常生活充满不便。长崎是一座沿海城市,平日里居民们的生活紧凑而忙碌,虽然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但人们依旧尽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8月9日清晨,天空格外明亮,彭明敏和大哥正在家中,外面传来邻居之间的闲聊声。正当一切显得平淡无奇时,突然从远处传来巨大的轰鸣声,紧接着地面震动,大哥家的屋顶和墙壁随之摇晃。街道上有人开始惊叫,有些人冲出家门想要看清发生了什么。

片刻之后,空气中弥漫着异样的炙热感和刺鼻的气味。远处的天际被浓烟和火光遮蔽,街头的行人慌乱四散,有些人倒地不起。彭明敏从家中的窗口望去,只能看到烟柱逐渐升起,遮住了半边天。他扶着大哥,一边试图安抚焦急的邻居,一边帮忙挪开倒塌的家具。大哥的家虽然离爆炸中心较远,但巨大的冲击波依然让房屋受损,窗户碎裂,玻璃片散落一地。

过了许久,城市的火光依旧未能完全熄灭,浓烟遮盖了天空,空气中弥漫着焦灼和尘埃的味道。大哥和邻居们试图组织救援,他们带着简单的布条、木板等临时工具,去帮助受伤的人。有些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已经奄奄一息,而更多的人正沿着街道向远离中心区域的方向逃亡。

几天后,消息渐渐清晰,这是一颗从未见过的超级炸弹,威力远超常规武器,长崎成为实验场。彭明敏目睹了这些幸存者带来的惨状:烧伤的皮肤溃烂、头发脱落、眼睛红肿。许多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痛苦地呻吟,甚至失去了生命。长崎的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医务人员疲惫不堪,药物匮乏,伤者数量远远超出医疗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

几个月后,这场灾难的影响仍然在发酵。许多从长崎逃亡的人把这些可怕的见闻带到了其他地方,而长崎本地幸存的人们则试图从废墟中重建生活。彭明敏和大哥也继续帮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虽然大哥家勉强幸存下来,但四周的街坊邻里,有太多人在这场浩劫中失去了生命或家园。

政治觉醒:台湾自救运动

1964年,彭明敏回到了台湾,此时的台湾已然从日本殖民时期的影子中走出,但战后变迁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岛内社会在战后经历了一系列重建和调整,然而政治高压的氛围让很多人感到压抑。彭明敏对这些变化观察入微,他开始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交流,共同探讨台湾的未来。他发现,一些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台湾当前的政治体制和国际地位感到不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在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中,“台湾人自救运动宣言”逐渐成型。

宣言提出台湾应“制定新宪法、建立新国家、加入联合国”,这些内容直接挑战了当时台湾执政当局的核心理念。为了让宣言更具传播力,他们秘密地印刷和分发,采取极为隐秘的方式,将文宣资料带到校园、街头和其他公共场所。

由于台湾处于政治高压的威权时期,任何对体制的公开质疑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一次偶然的搜查中,相关材料被发现,线索迅速指向彭明敏和他的两名学生。警方随即展开大规模调查,彭明敏的住处被突击搜查,他本人也很快被捕。

在被捕后,彭明敏与学生们分别接受了审讯。当局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更多参与者的名单以及背后的动机,但彭明敏承担了主要责任,他坚称这一切是自己的个人行动。最终,他被以“叛乱罪”判刑入狱。

彭明敏在狱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但他的理念并未因此改变。反而,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他的处境,一些支持台湾民主化的海外团体也发声要求释放他。在多方压力下,1970年,他在海外友人的帮助下成功逃离台湾,展开了流亡生涯。

流亡期间,彭明敏辗转多个国家,不断向国际社会宣扬“台独”理念。他在海外发表了多部书籍,内容主要是讨论台湾的政治现状、未来发展以及民族认同等议题。

政治斗争:失败与成功

1992年,彭明敏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流亡生活,回到了台湾。彼时的台湾已经在政治上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蒋经国推行的本土化政策和李登辉的掌权,让台湾的政治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通过演讲、出版书籍以及参加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重新融入台湾的公共生活。他积极与不同的政治人物、学者、学生交流,试图把他在海外累积的政治理念和实践经验带入台湾的现实语境中。1995年,他正式加入了民进党。此时,民进党已经成为台湾重要的在野党,而彭明敏的加入无疑为党内的“台独”派增加了影响力。

1996年,台湾即将迎来第一次民选的地区领导人选举,彭明敏决定与谢长廷搭档参选。彭明敏和谢长廷的竞选主张主要围绕民主深化、社会正义和“台独”议题展开,他们在多个场合发表公开演说,试图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

尽管团队努力投入选战,但结果并不理想。他们的得票率远低于预期,创下了民进党历次选举中的最低纪录。选后,彭明敏坦然接受了失败,他在公开场合感谢支持者,并表示这次选举对他而言更像是一场政治实践的学习。

2000年,台湾再次迎来了地区领导人选举,这次民进党推出了陈水扁作为候选人。彭明敏对此次选举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他频繁出现在陈水扁的竞选活动中,为其站台演讲。他在演说中呼吁选民支持民进党的候选人,强调民主的重要性以及台湾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问题。

选举结束后,陈水扁成功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这是民进党第一次执政,彭明敏被陈水扁聘为台当局“资政”。

晚年的政治呼声:公开信与反思

进入21世纪后,彭明敏虽然年事已高,但始终活跃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他多次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继续推动他的政治主张,并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台独”支持者保持密切联系。他的言论仍然具有强烈的挑衅性,不时引发岛内外的争议。

2019年,台湾地区的政治局势再次发生变化,蔡英文谋求连任,但因其执政成绩备受质疑,一些深绿派人士对她颇有微词。彭明敏与高俊明、吴澧培、李远哲等其他资深“台独”分子联名发表了一封《致蔡英文的公开信》,直接在媒体上对蔡英文发难。这封信措辞强硬,直指蔡英文在“台独”议题上的推进速度太慢,认为她的执政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呼吁她放弃连任。

信中还列举了蔡英文执政期间的种种“失败”,尤其批评她未能采取更加激进的“台独”政策。几位资深台独分子的言辞犀利,直言蔡英文已经失去民意支持,“选票硬生生掉了两百万”,并以“午夜梦回”这样的言辞讽刺她的政治前景。

除了公开信之外,彭明敏仍在多种场合表达他极端的“台独”立场。他频繁接受媒体采访,继续鼓吹他的主张,同时不遗余力地否认自己的中华身份。他公开声称自己“不是中国人”,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华文化和血统的否定。他曾发表言论,称对自己的中华血统感到羞耻,并幻想通过某种方式“清洗”自己的家族血统。

他的这些言论和行为受到广泛批评,有人指责他背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根源,是一种彻底的背祖忘德行为。尽管争议不断,彭明敏依然执意推动他的主张。2022年4月8日清晨5时55分,彭明敏因病在家中离世。

参考资料:[1]兆达.“台独”分子彭明敏是李登辉的莫逆之交[J].瞭望,1995(36):16-17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 2024-12-08 16:56

    不要紧的,统一那天,一定会扒坟挫骨扬灰的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