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乡下的破旧土房里,91岁的周宗兴老人独自生活,每天的三餐都靠邻居救济。每月2000元的退休工资,按理说足以支撑他的生活,而他却在风雨飘摇的家中无人照顾。令人愤怒的是,他的儿子周益林不仅避而不见,还拒绝赡养。而他的养女周艳红,却不辞劳苦,偶尔回来看望。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五代同堂的家庭陷入如此尴尬的局面?
周宗兴拄着拐杖,指着浮肿的脚对记者说:“我住在这里,没人给我煮饭,儿子住在县城的大房子里,吹着空调,自己倒像是个孤魂野鬼。”周围的邻居看不下去,经常送些吃的过来,生怕老人摔倒在家无人知晓。村里的一位邻居说道:“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下雨就漏水,房子都像要塌了。打电话给他儿子也没人接,这怎么能放心?”
随着记者的深入了解,周宗兴的养女周艳红道出了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她和哥哥周益林都是父亲领养的孩子。周艳红是半岁时被抱来的亲戚孩子,而周益林则是五岁多时被收养的外姓人。令人唏嘘的是,周宗兴在年轻时,将自己的工作顶职给了周益林,这让他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每月近2000元的退休工资。而周艳红则常年务农,没有什么收入。经济状况的对比,让父亲对养子的冷漠更加无法接受。
当记者找到周益林时,他拿出一沓病历,表示自己患有冠心病和心脏病,无力照顾父亲。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长期疏于赡养的事实。面对妹妹的质问:“父亲帮你顶了工作,让你有今天的生活,你尽到赡养义务了吗?”周益林却低下头,语气中带着些许哽咽。他辩解道:“父亲从小就不待见我,当年他想收养另一个孩子,是母亲坚持把我带回来的。”
他说,三个月前,他确实接父亲到家里住过,但父亲因与他不和,甚至砸坏了家电。他还透露,当年为了帮父亲解决户口问题,让他有资格领取退休工资,他瞒着妻子花了3万多元。虽然周益林的抱怨听起来有理,但多年冷漠的行为却让人难以同情。
在当地劳动保障局的协调下,周益林提出签订一份协议,让妹妹周艳红接管父亲的工资,并放弃遗产,由她负责赡养。然而,周艳红明确表示:“我是女儿,不应该一个人承担赡养责任。”她提议哥哥每月补助400元以分担压力,但周益林却以“没钱”为由拒绝,谈判一度陷入僵局。这一幕让人不禁感叹:父亲将工作让给养子,却换来一句“没钱”;而养女常年务农,却依然尽心尽力。赡养父母的义务,不是推脱的借口,更不是一场讨价还价的交易。
在司法部门的调解下,兄妹最终达成一致:周益林每三个月轮流回乡赡养父亲,而父亲的房子归老人所有,任何人不得干涉。周艳红也继续承担自己的部分责任。这份协议虽然为老人的赡养问题提供了保障,但并未彻底化解养子与养父之间的情感裂痕。这一事件让人不禁深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是用身体力行去感恩,还是用借口和冷漠去逃避?周宗兴说:“我把他养大,送他读书,帮他找工作,从没亏待过他。”这句饱含失望的话语,令人心酸。相比之下,周艳红虽然家境拮据,却始终牵挂父亲,偶尔回来看望,还带来了温暖和慰藉。正是她的坚持,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还能看到一丝光亮。
“百善孝为先”,这不仅是一句老话,更是我们为人子女的底线。或许,周益林有自己的委屈,周宗兴也有曾经的不公平,但当亲情被算计,被冷漠包裹,它就失去了最原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