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是来自于文学作品中的一句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指太过清澈的水里肯定是没有鱼儿的,只有浑浊的水里,鱼儿才会多。
日常生活中,经常喜欢钓鱼的朋友,亦或者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太过清澈的水里,确实没有什么鱼儿;往往都是越浑浊的水,鱼儿才会多;经常喜欢抓鱼或者钓鱼的人,都知道找浑水去抓鱼,就是这么个道理。
只是《大戴礼记》是西汉中期戴德编著的礼制著作,作为中国古典文献中的重要典籍之一,它承载了先秦时期的政治、道德、伦理、哲学、教育等学说,以及一些古代史料。如此重要的一部著作,其中内容难道会是教人如何来分辨哪个水里有鱼,哪方水里没有鱼吗?
细细想来,肯定不会是那么简单。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来看一看,《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这一篇章主要说的都是些什么。
《子张问入官》是《大戴礼记》中的一个篇章,而“水至清则无鱼”便是出自这一篇章。顾名思义,问入官,其实指的就是探讨为官之道。
如此我们便知,“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放在原文里的意思,大概是指: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弄清楚“水至清则无鱼”的含义之后,其实后半句更容易道出人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至清则无鱼”的后半句是什么。
要知道后半句之前,首先来看一则成语背后的典故。
汉明帝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3年,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班超,奉命前往西域;他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多年,在此期间,班超发挥了他与众不同的外交天赋,使得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跟汉朝交好。
到了汉和帝时期,班超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给汉和帝写信请求回归故里,汉和帝觉得班超也该到了退休的年纪,于是派了一个名叫任尚的人前来接班超的班。
任尚要接替班超,肯定要提前过来跟班超交接一番。刚刚来到的任尚,表面上态度还是非常谦恭的,他一边询问班超西域的情况,一边虚心的请教该如何开展工作。
班超对任尚也很是客气,并且对任尚说了下面一段话。
“我年老失智,你肯定能当大任,功业要超过我。你一定要我讲,我就说几句吧。西域人不懂中原文化,他们的风俗习惯跟我们的也不一样,有些人生性野蛮,很难教养。而边境的士兵也都因为犯了法才送到西域驻守。”“依我看,你这个人性子比较急躁,待人过严。要知道,水太清澈了,鱼就无法生存;当领导的太精明了,底下的人就怨恨。你应当宽容别人的小错,不要在小是小非上去纠结。”
说完之后,班超便离去,只是他的这些话,任尚却并没有放在心上;还扬言本以为班超在这里三十多年,会有什么高见,原来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事理。
任尚没有将班超的话放在心上,仍然我行我素,以致丧失人心,使自己与西域人以及手下的关系越来越坏。
如此一来,西域诸国联合反对汉朝,任尚也因此受到处罚;最终还是在班超儿子的建议下,才逐渐跟西域诸国恢复关系。
“水至清则无鱼”比喻过分苛求他人,就没人与之交往了;多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分句;含贬义。常与“人至察则无徒”连用。也说“水清无鱼” 。
如此我们便知,“水至清则无鱼”的后半句,便是“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察:精明苛察;徒:同类或伙伴。也说“水清无鱼”。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