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可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子作风轻浮,不检点,把所有男人都当作自己的丈夫。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其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它原本的典故背景较为复杂,并非单纯字面意义上的这种负面表述。
很多人在看到“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时,脑海中多会浮现出生活作风放荡的女子,亦或者古代在妓院为生的妓女;但很少有人知道,“人尽可夫”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
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数不胜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有背后的典故来源,就比如说“人尽可夫”这个让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它背后典故的女子,并不是一个生活作风放荡的人。
非但如此,典故的女主角还尤为心酸,她面对家中突如其来的变故,作出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选择。下面就来看看,“人尽可夫”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心酸故事吧!
“人尽可夫”的典故来源
《水浒传》里生性放荡的潘金莲,大家都不陌生,此人本是武大郎的妻子,却在家中勾引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勾引武松不成,又跟西门庆行苟且之事。之后为了避免事情败露,甚至还下药毒死了武大郎。
这种蛇蝎心肠的女人,被人们骂作为“人尽可夫”的荡妇,实在是毫无违和感。但若是说起“人尽可夫”背后的典故,却跟生性放荡的女子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位权臣名叫祭仲,此人专擅国家大权,让当时郑国的国君郑厉公很是担忧。自古以来,臣子一旦让君主产生担忧,那么两者间肯定会发生一场无形中的生死决斗。不管这位臣子究竟是忠是奸,君主都难以容忍自己的国家有这样一位臣子。
郑厉公也不例外,他看到祭仲专擅国政,于是就想着除掉祭仲,自己掌握国家大权。
郑厉公作为郑国的国君,想要除掉国中的权臣,肯定是要联合国中别的臣子,否则仅靠他自己,肯定是难以完成;只是郑厉公选择联合的这位臣子,竟然是祭仲的女婿雍纠!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左传》
雍纠处事不密,行动前竟然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告诉自己的妻子雍姬;雍姬是何人,她可是祭仲的女儿,当她听到自己的丈夫说要去杀自己的父亲之后,整个人呆呆地愣在原地。
一边是自己的父亲,另一边则是自己的丈夫,这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就要一决生死,换作任何一个女人恐怕也会瞬间崩溃。
眼看着自己的丈夫已经出门前去击杀自己的父亲,左右为难的雍姬便跑回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询问母亲的意见。
雍姬的母亲,自然就是祭仲的夫人,她怎么可能坐视自己的丈夫被杀,当即对雍姬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意思就是亲生父亲只有一个,死了就没了。而天下男人那么多,人人都可能被选为丈夫,这还能有什么好纠结的吗?
雍姬听闻后,果断选择母亲的告诫,派人前去跟父亲祭仲告密。
姜还是老的辣,祭仲接到告密之后,雷厉风行的弄死了雍纠。之后郑厉公装载着雍纠的尸体逃离郑国,愤恨雍纠说:“大事和妇女商量,死得活该。”
心酸的选择
对于雍姬来说,这无疑不是一个心酸的选择。雍纠在杀雍姬父亲之前,还要跟雍姬商量一下,这说明夫妻两人的感情肯定是特别好的,否则雍纠不可能傻到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告诉雍姬。
既如此,那么对于雍姬来说,心理折磨程度可想而知。一边是自己的父亲,另一边是自己恩爱的丈夫,她不管作出哪种选择,恐怕内心都不会好受。
最后雍姬听了母亲的话,叫“父一而已,人尽夫也”,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才诞生了让人耳熟能详的“人尽可夫”。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人尽可夫”的本意根本没有奇淫的意思,天下人无一不是人尽可夫人尽可妻,不过是于千万人中寻唯一灵魂之伴侣,这个人可能是任何一个。把“人尽可夫”和“人尽以为夫”放在一起,意思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