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个年,我发现,很多农村老人总在抱怨不在自己身边的子女不孝顺,甚至到处说自己子女的不是。
有人听完会同情安慰老人,有人听完笑笑甚至还把这些事当做饭后话来议论。
其实对待老人,是有绝招的。那就是尽可能不要天天对着,不要离得太近。
天天见到反而会把你对他的好当成理所当然,离得太近,他也会忽视你的存在。
只有保持一定的边界感,他才会念你的好。
我的奶奶
已经90多了,身体还算硬朗,一个人在乡下住,不愿意跟子女住一起,但又希望子女天天在身边。
我爸兄弟姐妹5人,三个姑姑一个叔,叔家在城里,奶奶总念叔的好,虽然没跟叔住一起,但叔每月都给钱奶奶。
五六年我家还未搬到镇上,是跟奶奶住一起。千百年来的婆媳矛盾在我妈跟奶奶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前我爸夹在中间和稀泥,现在都懒得管了,于是,我奶奶连我爸一起骂,说我爸没孝心。
自从我家搬到镇上住后,爸妈跟奶奶的关系缓和了很多,我妈甚至还说有点想奶奶。镇上跟乡下,也就20分钟的摩托车程。
说到底
就是天天住一起,即使再亲近熟悉的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成为激发矛盾的导火线。
嫁得远的姑姑每次回来,奶奶都觉得很幸福,说舍不得她们;叔每次回来,奶奶都把各种自种的蔬菜、番薯等农作物,塞给他带回家。
唯独,总对着外人就说我爸妈的不是。虽然我爸妈没在意,但在一个村子里,家里这点小事全被人知道了。
为此爸妈也跟她闹过一两次,每次都被奶奶骂回来,甚至还要被姑姑们责怪说爸妈没有善待奶奶,搞得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距离产生念想
现在住得远了一点,但大家对彼此都有了念想。
我爸隔几天就回去一趟,给奶奶买肉买菜清理水池,连理发都要回到村里去,其实就是为了回趟老家。
家里做了好吃的,我妈会单独装点出来,让我们带回去给奶奶吃,奶奶也会把自己种的蔬菜让我们带回来吃。
过年过节,我们都会把奶奶接到家里来,一起吃团圆饭。但奶奶总呆不住,饭刚吃完就想着要回乡下,也就这20多分钟的车程。
孝顺有度
很多人总以为对老人好,孝顺老人就是要天天环绕在老人身边嘘寒问暖。
其实对待老人,不需要管太多,也无须照顾得太精细,只要老人家身体还硬朗,大家就应该多给彼此一个空间。
住的地方保持一碗汤距离,应该就是最好的状态,爱与被爱都有一个平衡点。
任何人都一样,走太近、走太勤,遇到矛盾就会被无限放大。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念想,除了边界感,还应该要有点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