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外贸部职员胆大包天伪造周总理签名,竟骗走央行20万

乐枫看军事 2023-03-02 01:58:13

1960年3月18日下午5时30分,中国人民银行接到一个紧急而重大的任务,一个身穿深灰色呢子大衣、手提一个公文包的男人来到银行,向值班的工作人员传达了一个国务院办公厅下达的信件。这封信上有周总理的“亲笔签名”,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拨款20万元用作西藏人民修缮寺庙的经费,并在7点之前把这笔钱交到指定的地点。

王倬

接到任务的银行工作人员也没敢怠慢,迅速按照要求准备了这笔钱并送到了指定地点,期间工作人员并未发现任何不妥,可是没过几天这项所谓的紧急任务就被查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周总理在得知20万元被犯罪分子骗走以后立刻下大了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十日之内侦破此案。

到底是什么人居然如此大胆诈骗国家的财产,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他又是如何被抓捕归案的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国家形势正艰难,却被骗走20万

在了解这起案件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当年国内的形势是怎样的。1960年正值我国的困难时期,到处都在闹饥荒,农民连饭都吃不饱,全体国民的平均工资只有区区几十元,国家经济可谓是陷入了低迷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犯罪嫌疑人冒用周总理的笔迹骗取国家20万元的行为,无疑是后果极其恶劣的,这20万元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当年这些钱的购买力放到现在估计2000万都比不上。

而且这还不是一起简单的经济类诈骗案件,它涉及到了多个层面的利益,如果不及时把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的话,还不知道他会利用周总理的字迹干出什么荒唐事来,到时候甚至可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

所以在确认案发后的第二天,周总理就打了一个电话到公安部,总理着重强调了这起案件的恶劣性,为了能尽快破案,总理直接指定了当时的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全权负责此案,并要求他在十日内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当时还在外地办公,在接到周总理的命令以后他连夜赶回北京,之后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对此案展开了详细的侦查。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回忆,1960年3月18日下午5时30左右,一个身穿深灰色呢子大衣走进了银行,他的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脚步看起来十分匆忙,进到银行大厅以后这个人没有过多疑虑,直接就朝着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秘书室走了过去,看起来似乎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当时还有半个小时工作人员们就要下班了,所以看到这个阵势,工作人员也是感到一些紧张,不过他们还是继续忙着整理手头的业务,等待着秘书室里的消息。

而据秘书处的秘书回忆,当时那个男人在进入办公室以后直接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份信件,他自称是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此次过来是给行长送一份加急的信件,需要行长马上进行处理。

说完这一番话以后,那个人把那封信件交到了秘书手里,紧接着转身就离开了银行,那位秘书也不敢耽误,立刻拿起那封信件看了一眼,只见信封上面写着“速送,限下午五点四十分送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亲启。”在信封的右下角落款为总理办公室。

民族饭店

看到这里,那位秘书赶忙起身一路小跑将信件给领导送了过去,他知道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不然信封上的话不会如此焦急。

可当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恰好有事外出了,副行长当时也不在,于是秘书只好把这封信交到了另一位领导的手里。

看到秘书一脸惊慌的神色,那位领导也是没有任何耽误,连忙拆开信件读了起来,可当他看到信件当中内容的时候却有些为难了。

只见那封信当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今晚9时,西藏活佛举行一场讲经会,此次会议有中外记者参加,并且将会拍摄一部纪录影片,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拨款15-20万元作为修缮寺庙的经费,来表明我们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重视。”

这封信的内容无疑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按理说如果国务院需要拨款的话,一般都是由总理办公室直接下发通知的,像这样由私人来送信通知的情况倒是头一次见,很明显这有些不符合国务院的办事流程。

可当这位领导看到信件上的周总理亲笔签名时,他又产生了犹豫,周总理的笔迹他很熟悉,这很明显就是周总理的亲笔签名,可还没等他犹豫,信件左下角的两点重要批示却由不得他再思考下去了。

只见上面清清楚楚的写道:“请中国人民银行立刻拨给20万元,为避免资本主义国家记者造谣,要市场流通的旧票,拾元票每捆要包装好看一点,七时务必送民族饭店赵全一收(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

此时已经快六点了,距离信件上要求的交款时间还有仅仅一个多小时,而光是清点钞票就要花上大量时间,所以这位领导没敢再有过多犹豫,连忙召集起了所有值班人员进行准备,可此时这位领导心中的疑云依然没有散去。

就在工作人员进行准备的时候,行长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那位领导赶忙接起,只听里面传来了这么一句话。

“您好!我们这里是总理办公室,交办的信件你们收到了吗?收到的话请迅速按照信上交代的办理。”

这通电话的内容彻底打消了这位领导的疑虑,他没有再耽误任何时间,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迅速点清20万款项,并按照信件上的要求给捆扎好。

由于信件上要求的是用十元面值的钞票,所以调取的钞票张数十分巨大,工作人员们没有丝毫怠慢,争分夺秒的将一捆捆钞票进行清点和分装,最后整整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将20万现金给清点出来,这些钱整整装了两个麻袋。

公安部门接报案,迅速锁定嫌疑人

此时距离7点只有不到20分钟了,考虑到事情的紧迫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发行局的朱科长决定亲自执行这趟运送任务,他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开车带着钱迅速赶往了指定地点——民族饭店。

赶到民族饭店以后,朱科长没有丝毫耽搁,安排两名工作人员拿好麻袋以后,径直就走进了民族饭店,刚进入饭店还没等朱科长寻找信件中提到的那个人,就看见一个男人迎面走了过来并且自称他就是西藏工委的赵全一。

这不就是那封信上面提到的人名嘛!还没等朱科长做出反应,那个自称赵全一的人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收条交给了他。

可朱科长拿起收条一看顿时就感觉为难起来,因为这就是一张看起来极其随意的收条,上面连个相关部门的公章都没有。

银行办事自有银行的规矩,没有公章的收条是不能办理交接手续的,所以朱科长也是提出让赵全一出示一下带有公章的文件,听到这句话赵全一也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封介绍信。

只见信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兹介绍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赵全一同志前去你行洽取捐款贰拾万元整,此致中国人民银行。”

在这封信上不仅有总理办公室的字样,而且还加盖了总理办公室的公章,看到这里朱科长放下了心里的疑虑,将两麻袋的现金交给了赵全一。

在交接完所有材料以后这件事就算完成了,此时距离7点也只有区区几分钟的时间了,好在没有耽误时间,朱科长和随行的两位工作人员都松了口气。

也就是说到这里那笔钱就正式落入了犯罪嫌疑人的手里,而这名犯罪嫌疑人目前看来就是自称赵全一的那个人,可直到事发三天以后,这场惊天的骗局才被揭穿开来。

3月21日,总理办公室接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打来的一通电话,打电话的人正是从外地办公回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曹行长,他询问总理办公室那笔20万的捐款该如何下账。

按照惯例在交接完毕后,总理办公室是会下达相关文件进行通知的,可此时都已经三天了还没有任何动静,曹行长这才亲自打电话过来询问。

可是曹行长却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周总理压根就没有做出过这样的批示,也没有写什么所谓的拨款信件,而且他们也没有听说过赵全一这个人。

听到这句话,曹行长的后背顿时冷汗就下来了,他知道可能是骗子把那笔钱给骗走了,深知此事后果严重的他立刻就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由于此事涉及到了国务院办公室和周总理,所以很快周总理就知晓了此事,他也是感到异常的愤怒,总理深知当时人民生活的艰难,这样的骗局国家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接受的,所以他才命令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限期破案。

在从银行方面了解到了相关情况之后,杨奇清也是立刻又赶往了民族饭店进行调查,根据民族饭店工作人员的描述,赵全一是一个30到4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中等个子,眼睛看起来小小的,而且说话总夹杂着一些河北地区的口音,看他平时的行为举止应该是在某些政府机关工作。

而出现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那个人长相和赵全一也十分相似,虽然当时他穿了呢子大衣,但还是可以看出来有一些相像,得到这些线索之后,公安部认为前往银行和饭店的这两个人应该就是同一个人,他们迅速制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画像,并在全城对赵全一进行搜捕。

可一连找了好几天调查人员也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嫌疑人的线索,当时满大街张贴的都是犯罪嫌疑人的画像,如果说这个人还在北京城内的话,那他一定早就知道自己被通缉了,所以他很有可能刻意对自己进行了隐藏。

看来这样大面积的搜捕是达不到效果了,想要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话必须缩小调查范围,所以杨奇清命令专案组对犯罪嫌疑人留下的那些线索进一步进行勘验,看看从中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线索。

这一查果然就有了新发现,专案组的人员分析了犯罪嫌疑人写信所用的纸张和他的字迹,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书写习惯和某些财政部门的工作者很像,而且他所用的纸张也不是一般的纸,而是进口货。

通过这两个线索,专案组迅速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确认在了国家的外贸部,因为只有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同时接触到会计工作和进口的纸张。

在得出这个重大结论以后,专案组立刻就派出工作人员前往了外贸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根就没有赵全一这个人,看来这个人应该是用了化名,结果在外贸部所有工作人员的化名之中果然发现了赵全一这个名字。

国家财产不容侵,法律面前不留情

赵全一的原名叫做王倬,这个人毕业于东北大学财经系,他曾经担任过北平特行所得会计兼秘书,这个身份很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特征,那么王倬会是专案组要找的那个犯罪嫌疑人吗?

可通过外貌对比,王倬的外貌压根就不像银行和饭店工作人员描述的那样,除了同样是眼睛小了一些以外,没有任何共同点。

于是专案组成员就继续调查起了王倬的履历,他是1952年进入外贸部工作的,也算是个老员工了,这个人虽然嫌疑很大,但不排除他存在作案同伙的可能性,所以专案组并没有轻举妄动,准备暗中对其进行监视和调查。

为了保险起见,专案组决定先从侧面对王倬进行一番调查,王倬所在的部门有很多员工,于是专案组就私底下打听起了他们对王倬的评价。

这一问专案组果然就有了重大发现,当问到一个名叫董琳的员工时,他向警方透露了几个重要信息,据他讲述,他和王倬是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的,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王倬就是那个诈骗国家财产的犯罪嫌疑人。

为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会对王倬作出这样的评价呢?难不成这个叫董琳的人和王倬结下了什么仇怨,现在借这个机会来公报私仇吗?

可这董琳的话听起来不像是在胡说,于是专案组的成员就让他继续说了下去,董琳自己总结出了几个可疑的地方,向专案组的成员们一一道来。

首先当时在关于赵全一的通缉令发出后,董琳就曾对王倬进行过一番调侃,说嫌犯眼睛小这个特征和王倬倒是特别像,其实这句话也就是董琳随口一说,可没想到王倬听了以后不乐意了,当场就和董琳发起了火,而据王倬的很多同事讲述,王倬这个人平日里是很内向的,很少有过多的情绪流露。

所以王倬反常的情绪让董琳感觉很不正常,其次案发当天王倬请假了,他的理由是要带母亲去医院看病,听到这里专案组立刻派人去医院进行了核实,结果发现当天王倬和母亲压根就没有去过医院。

案件调查到这里结果已经很明显了,王倬就是那个骗取国家财产的犯罪嫌疑人,于是专案组立刻对王倬的家进行了监视,由于害怕其有同伙,所以办案人员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抓捕。

可是在王倬家附近进行蹲守的时候,专案组成员突然发现王倬家的烟囱上冒出了浓浓的黑烟,他们立刻意识到王倬很有可能是在焚烧诈骗来的那些钱财,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奇清也是立刻下达了抓捕的命令,在王倬家外围待命的警察立刻冲了进去,当场就将王倬进行了逮捕,而此时他身边还堆着大批未来得及销毁的钞票,炉子里还有些焚烧钞票后留下的残渣。

在人赃俱获的局面下,王倬也放弃了抵抗,他主动交代了自己的全部罪行,并说出了家中其他藏匿钞票的地点,经过办案人员的发掘,在王倬家的后院又发现了大批未来得及处理的钞票,最终被查获的钞票共计19万余元,也算是极大程度上挽回了国家的损失。

作为一个东北大学财经系毕业的高材生,王倬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的,可他为什么会做出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呢?

据王倬交代,他平时在单位工作的时候,发现同事们在处理周总理下达的文件的时候都特别迅速,基本上不会进行过多考虑,所以他才想到借周总理的名义来进行诈骗。

外贸部的报告厅中就有周总理亲笔题的字,于是每次开会的时候王倬都会带上纸和笔对周总理的笔迹反复进行模仿,时间久了他写出来的字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果不是特别熟悉总理字迹的人压根是分辨不出来的。

为了让自己的骗局看起来更加逼真,王倬又盗用了外贸部的钢板,利用蜡纸、印泥等材料复刻了总理办公室的公章,在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之后,他便实施了自己的诈骗行为,并成功从中国人民银行骗取了20万现金。

可是在拿到这笔钱以后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处理,公安部的通缉令就下来了,王倬整天也是如惊弓之鸟一般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他选做出了烧钱的举动,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销毁自己的罪证,可他的阴谋最终还是被专案组给识破了,并被当场抓获。

最终经过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理,依法以反革命诈骗罪对王倬发起了公诉,并判处王倬死刑。

这个案件让我们知道国家的财产和尊严是不容侵犯的,任何妄图对国家利益进行侵害的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0 阅读:62

乐枫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