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鎛,一共三个,1978年出土于当时的宝鸡县杨家沟公社太公庙村的春秋青铜窖穴。同窖的还有五件秦公钟。钟鎛是祭祀宴飨用的贵重打击乐器。“钟”是成组使用的,“鎛”单独使用,负责在演奏中掌握音乐的节奏,起到指挥的作用。
钟鎛都属于级别很高的青铜乐器。周代在周天王设飨礼招待诸侯的时候演奏古乐九夏的“金奏”之乐。“金奏”就是演奏的时候先击钟镈再击磬。钟镈是八音里的“金”,所以叫金奏。春秋后期晋国的卿大夫郤至作为晋国使臣聘问楚国,楚共王招待郤至。郤至刚要登堂,忽然从地下传来奏乐的声音,把郤至吓一跳。原来是楚共王让在地下室悬挂钟鼓等乐器,专在这时候演奏起金奏之乐。郤至吓得没敢进去。这时候的金奏之乐不只天子可用,诸侯可用,连卿大夫也能用了。在宗庙举行祭祀,行礼的时候要用到钟、鎛、鼓、磬,用来营造庄严隆重的气氛。举行宴会的时候钟鎛也是必不可少的乐器。吃饭的时候有专用演奏的乐章,由专人负责在国君吃饭时奏乐,每个人还有自己专司负责的乐器,不同的乐章都有专人负责。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论语》里记载春秋鲁哀公时的情况:“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大师,即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名字叫挚,出鲁奔齐。后面提到的“亚饭”、“三饭”、“四饭”都是指吃饭的时候所奏的乐章。负责“亚饭”的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的演奏者缭到了蔡国;“四饭”的缺去了秦国。击鼓的方叔入居黄河之滨;“播鼗”就是摇拨浪鼓的人,名字叫武去了汉水。周原出土的秦公鎛和秦公钟正是秦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所铸造的贵重庙堂乐器。这位秦公是“秦武公”。商朝灭亡以后,秦人沦落到遥远的西垂与戎狄为伍,除了晋国赵氏。一直到西周中后期,周孝王发现西垂居于西犬丘的非子特别擅长养马,于是就让非子在千河、渭河的交汇处养马,马繁殖得好,孝王很开心,又赐非子姓嬴,让他以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周孝王赐“嬴”姓,分其土为附庸,秦人又有了贵族的地位。非子开始重新奉祀嬴姓的祖先,从此号为“秦嬴”。
但是秦人住在西方与戎狄杂居,时有仇杀。周幽王封的西垂大夫秦仲就是被戎人杀死的。秦人也试过和戎人联姻,秦襄公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戎人首领,但效果不明显。一直到西周灭亡,戎人一直和秦人互相厮杀。西周灭亡后,当时的秦襄公取周土。周王朝无力西顾,贵族纷纷东逃,不然现在周原也不能有那么封存的窖藏青铜器。这些贵族想着有朝一日能回来,这些贵重的宝物还是有用的,于是都收藏起来。但是他们再也没能回来。
秦人在和戎人的争夺中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周原一带的土地。后来周平王就把这些自己控制不了的土地分封给了秦人。秦人以岐山为界,把岐山以东的土地奉献天子,自己取得岐山以西。这都是秦襄公时发生的事,所以后来说“襄公始立国”。
秦襄公孙子的孙子叫“秦武公”,就是铸秦公鎛、秦公钟的这位秦公。秦武公筑平阳城,在宝鸡陈仓区,后秦人又以雍城为都,雍城在今天宝鸡凤翔。秦人总算是回到中原了。秦武公的时代相当于《左传》里“鲁桓公”的年代。到秦武公晚年,春秋的社会情况是:曲沃始侯,齐桓称霸。不过秦国往后是越来越好。秦武公的孙子就是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考古发现平阳城遗址有一座东西长一百十一米的大墓,被推测可能就是秦武公墓。如果这是秦武公的墓,其中会有人殉六十六人。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也就是说,《秦本纪》认为秦武公是秦国人殉的始作俑者。雍城是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节点。
秦公鎛有铭文一百三十五字,讲的就是秦国的开国史,先祖秦襄公“赏宅受国”,后继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治国兴邦。秦武公雄心勃勃洋溢其间。秦公镈、钟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
作者:沅汰,《沅汰博物馆指南》主编,文化学者,历史作家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