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其实并不是一种刀,而是隋、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唐六典》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其中的仪刀呢主要为禁卫军千牛卫和仪仗使用,并非主要战斗所用。而障刀则是短小如匕首所用,至于陌刀,虽然威武,但是多用于战场类似斩马刀的功用。
所以要说起十分轻便,而且杀伤力很强的“唐刀”,同时也是被日本学走演变成武士刀的,指的都是横刀。
但是有趣的是,这么一种充满了实用与传说的刀,却在宋代仿佛消失了一般,导致至今也流传甚少,几近失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比较火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之中,张小敬所佩戴的就是横刀,其刀身狭直,小镡,有着长柄,可双手握持。当然,也还有其前身汉代环首刀的特色,横刀基本也都保留着环首,和笔直的刀身。
作为一柄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所以横刀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工艺。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覆土烧刃。其刃口坚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时刀身韧性不变形、耐用。
正是这样一柄冷兵器的巅峰之作,却在宋代被埋没,其首要原因就是制作工艺,这里当然不是说做的不好,而是说正是因为好,工艺精湛,所以造价比较昂贵。而宋朝的时候,其实比起唐朝,要远远的多出许多外敌入侵的困扰,因此对于兵器的供应上也会更加频繁,故而必然首选快速,且造价便宜的兵器,横刀就不适合了。
第二点就是这些战争之中,大多数是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争斗,对于擅长骑马的对手来说,横刀虽然在普通的刀具之中不算短,但是对于马战来说却绝不如枪矛等实用,哪怕是陌刀,在使用上也没有那么方便,毕竟宋朝的短板就是骑兵,可以说许多兵器的配备是给步兵对骑兵的。
这样一来,刺的战法,要远远好过辟与斩。自然唐刀也就没落了。
其实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宋的时候,甲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宋朝面对的辽、金、夏、元,已经掌握了最先进的重甲骑兵装具与战术。
而宋朝本身也在提升甲的质量,单纯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兵甲应该是史上最重的铠甲了。
在这样的状况下,横刀的破甲力失去了该有的效果,取而代之的就应该是刀身更宽,刀背更厚的刀具。所以短柄朴刀,宋朝手刀才是当时采用,也是最适合的刀具。
至于人们常常认为宋朝弱,但其实不知道两宋在辽金夏元战争中,胜率达到70%。如果真的依旧采用横刀的话,恐怕也达不到这样的胜率。
所以总体来说,并非是横刀因为本身的作用而被淘汰,而是因为横刀的作用并不适合那个时代,才逐渐的消失在了人们的眼前。
也正如唐代就有的弩机,因为更适合,所以在宋代被发展成了神臂弓(弩),从而成为破重甲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这就是时代所决定的。
另外,其实还有一个额外的原因,哪怕战场不用,难道这么精美的工艺民间就没有收藏的么?否则也不至于失传啊,可偏偏宋朝武器是不准平民私藏的,这利于国家的治理,所以横刀自然而然也不能幸免,都早早地被收缴到朝廷封存起来了,横刀也因此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