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记者发问:在国务院有何体会?田纪云:不怕碰硬不怕丢官!

一堂过去 2024-07-11 18:01:25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3年,在副总理职位上任职十年之久的田纪云,被选任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开始退居二线工作。

在正式卸任副总理的记者会上,有新闻记者犀利提问他在这10年国务院工作经历里,有着怎样的感触与体会。

面对记者的问题,田纪云则直白地透露称:“不怕碰硬,不怕丢官!”

田纪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究竟做出了哪些事迹?他又展现了怎样的共产党员精神呢/

点个关注,一起了解副总理田纪云的改革故事。

进军国务院

1993年,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卸任。新闻记者犀利提问10年国务院经历有何感触?田纪云:不怕碰硬,不怕丢官!

田纪云,山东肥城人,出生于1929年。因为身处革命年代的原因,田纪云只有中学学历。但这并没有成为阻碍他人生进步的桎梏,反而不断鞭策着他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高峰。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作为抗日军属的田纪云也开始了正式工作,担任抗日中学的战勤工作。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还曾跟随组织参加土改工作,担任财政处会计等职务。

虽说其文化水平不算很高,但其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却让他从工作中收获了不少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凭借着学习到的财政知识,他就任了贵阳军管会财政部的机要秘书。后来,组织上又将其安排进入干部训练班,提升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50至60年代末,这近20年的时间里,田纪云便一步步在财政领域摸爬滚打,一步步干到了西南局财金处处长的职务。

1969年,应组织要求,田纪云调任四川,担任省革委会财贸管理副组长。此后,他勤恳扎实的工作作风,助推其扎根四川省财政机关,挑起了省财政厅的重担。

1978年,在邓公的指示之下,中央一改过去的大政方针,开启了一条崭新的改革开放之路。

虽然在中央邓公极力推行改革开放,但全国各地各领域的发展却并没有一下子发展起来。想要改革取得成效,便必须要启用一批年轻有干劲,敢想敢为、基础扎实的干部。只有他们才能一扫过去的陈腐之气,助推中国发展。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时年50岁的四川省财政厅党委书记兼厅长田纪云,获得了再进一步的机会。

1979年秋,中央组织部亲自派遣常务副部长前往四川,同田进行了谈话。

1980年3月,应中央要求,四川省委派遣田纪云前往中央党校进修。此刻,无论是四川省委还是田本人,都十分明白这是组织准备将他提拔起来,,前往中央任职了。

但彼时田纪云还不知道,中央究竟对其有多么重视。

在抵达党校学习不过月余之后,新任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便来到了党校。在探望原四川干部的过程中,他向田透露了相关消息。

据谭启龙表示,中央实际上已经下令调田纪云到国务院工作。并且此事乃是由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赵紫阳同志亲点。

作为曾经的四川一把手,赵紫阳对在自己手下任职的田纪云十分熟悉。在这重要的改革之际,他由四川上任中央,挑起改革大任,不由自主便想到了田,想要将这位干将调到手下工作。

实际上,此事不仅是赵紫阳亲自关注,就连中央书记处书记万里,也参与其中。

两位中央领导都看中了田纪云身上的干劲和其在财政领域的天赋,希望他能够协助党组织在改革开放的大业上做出成绩。

在谭启龙离开后不久,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便找到了田纪云。

杜在与他的谈话中表示,现在正值改革的重要时刻,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国务院方面已经提前和党校打好了招呼,准备让他提前毕业,早日到国务院就职帮忙。

本来预定一年的学习时间,田纪云却仅仅只在党校待了6个多月。1981年2月中旬,在与家人短暂团聚后,田纪云收拾起了行囊,踏上了他前往北京国务院的旅程。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田纪云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一一克服的呢?

担财政大任

1993年,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卸任。新闻记者犀利提问10年国务院经历有何感触?田纪云:不怕碰硬,不怕丢官!

1981年2月20日,田纪云正式抵达北京中南海。

由于此前杜星垣已经告知了其国务院副秘书长的职位,因此田纪云刚到中南海,便拜会了自己这位顶头上司。在杜的指引下,他来到了一件充满历史感的清朝四合院内。

这座绿树成荫,十分安静,似乎平平无奇。但实际上这座四合院却大有来头!

院落的北房,十分空荡,早年间乃是周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之用。其房间背后便是总理所居“西花厅”,有一道小门相通。

院落的西房,乃是陈老总和李富春曾经的办公地,彼时正好交给田纪云。

接下了陈老总、李富春二人的办公室,田纪云也接下了共产党人的财经大任。作为国务院主管财经问题的副秘书长,他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处理改革开放中的经济问题。

作为多年的财经老手,田纪云在经济问题上确实很有些手段。但鉴于彼时全党组织都处于经济发展的探索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1982年,在万里的一手推动下,中央组建“大经委”组织,将国务院的所有财政问题全部接手,全权管理发展经济问题。

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和“大经委”主任,万里点名要求田纪云担任“大经委”秘书长兼任常务副主任。

后来因为组织调整,此决议未能成行。但毫无疑问,中央领导们是看到了,同时也认可他的能力的。

在进入国务院初期,他实际上便展现出了自己多年老财经人的实力。1981年,他发布多篇文章,点出在改革开放这样的重大时机,政府必须要进行“利改税”,完成财政税收体制的深刻改革。

通过这样的手段,国家不仅能够获得稳定的企业税收,还能够帮助大量国企走上自主发道路,杜绝此前全面国营时代,国企消极发展的情况。

因为其想法激进,不少部门对他的看法都存在不同看法。

“利改税”的推行,也一度遭遇阻碍。但最终真理还是会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利改税”成为了我国财政国策之一,推动了中国财税体制改革。

也正是因为其在经济领域的超前性,组织上看到了其不可估量的才能。

1983年,田纪云升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为6位副总理中最为年轻的一员干将。

职务上的进步,不仅是组织对其的褒奖,更是助推其在改革开放事业上大展身手的重要前提。

升任副总理后,田纪云也终于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经济领域,解决更多的经济难题。

在农业、农村问题上,他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激活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中国农业的综合开发。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的情况,他曾多次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困境。

在湖南零陵地区的农业视察过程中,他便提出了“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开发、承包经营”的开发思路。通过充分规划当地农业,改善荒废地区的耕种情况。以集中的开放模式,来增强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在这样的思路下,零陵地区不仅能够充分建设其颇具优势的区域特色农业,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百姓和地区的经济水平。

此外,针对服务农村的供销社,他创造性提出“改官为民”的方式,充分发挥民办体制的竞争力,为民众带来更为需要,品质更好的生活物品供应体验。通过改革,真正让“供销社”这一机构,成为服务农民的机构。

此外,针对改革开放大局,他还提出让农民进入流通市场。在全国各地,他积极推动各类民间市场创办,让农民们都能够参与到商品的自由买卖中来。通过消费,来刺激农民生产,增加其收入。

在他的助推之下,不仅农民自身积极投入到了生产之中。一大批乡镇企业也应运而生,带动了全国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农村百姓们也过上了更优质的生活。

然而,田纪云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因为,还有更加重大的任务在等待着他。

促改革开放

1993年,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卸任。新闻记者犀利提问10年国务院经历有何感触?田纪云:不怕碰硬,不怕丢官!

在农村经济改革获得巨大成功之余,中央在其他发展领域,却遇上了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不外乎于对外经济开放的问题。

虽然邓公在南海边画下了一个圈,为发展指出了道路。可具体操作还是要人负责,手把手带领特区展开对外经济发展。

而这样的重任,毫无疑问需要田纪云这样的人才。因此,他很快被调配至分管经济特区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建设部署。

彼时的中国,虽然已经迈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但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政府官员们,都对经济改革存在疑虑。不少人更是十分纠结于经济发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行自身工作,他便化用邓公“南方谈话”的内容,在经济特区召开多次会议,将改革思想深入植根到当地干部心中。

尽管一些干部和群众,还是抱有疑虑和不信任。但田纪云却对此并不担心,他相信只要大方向按照中央的思路执行下去,百姓们和干部们会感受到变化和不同。

他先后指导了深圳、上海浦东等四个首批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后来,为适应中国发展需要,又参与到沿海140市县的经济开放指导工作中。

在他的辛劳之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涌现了大量私营企业,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不少三资企业逐渐冒头。在经济腾飞的效应之下,甚至我国东部沿海的人口都增长了上亿之多。

此外,东部沿海的对外经济发展,也为全国做出了带动和示范。此后沿江、和中西部内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也先后列入计划,中国就此进入到了全面改革的大时代。

改革过程自然并非一帆风顺,在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风险。

1988年,因为中央在价格攻关上出现了问题,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不少本就对改革存在成见之人,便借此机会公开反对改革。

一时间,全国上下人们竟出现了大面积的迷惘、徘徊现象。不少人甚至大张旗鼓,准备走回老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田纪云挺身而出。

在中央会议上,他发言表示改革是一定存在曲折波浪的,回顾改革之路,成绩是值得肯定的。问题存在,那么就应该在坚定不移走改革道路基础上,扼制通货膨胀。

在他看来历史虽然已经无数次说明了“改革者,多没有好下场。”但他相信,坚持改革者一定能成为历史功臣,而阻碍改革者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正是他的讲话,在危难时刻稳定了国内局势,让中国继续坚定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之上。

1993年,干满两任副总理后,田纪云退居二线,担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其卸任仪式上,有记者询问其在国务院时期的感受。

他回答表示:“首先便是中国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其次便是要实事求是。这么多年,我不敢说凡事都做到了实事求是,但我‘不怕碰硬、不怕丢官’,有维护这样原则的勇气!”

实际上,多年以来田纪云之所以能够获得中央如此重视,取得如此多的成绩。除却其本身的能力之外,最为关键的便是他不畏艰险的勇气。

正是他的勇气,推动着奋勇向前,朝着改革开放的目标不断前进。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0 阅读:127

一堂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