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期货的博弈一般分为产量预期博弈、市场供需博弈,还有一个交割博弈,不同时期的博弈逻辑有一定差异。这里我们简单说说交割逻辑。
交割逻辑是临近交割时,多空双方争夺博弈的焦点和依据,之所以会出现博弈交割逻辑,而不是始终跟随市场预期,主要是几个因素:
1、仓单成本和价值之间的巨大价差,苹果交割属于非标品,仓单制作成本大幅高于成本价值,也就是交割品的制作费用比较大。比如说9000元一吨制作的交割品,拿到市场上同样的商品,价值会大打折扣,可能也就值7700元一吨左右,制作这个仓单需要花费1500-800元一吨的价格。合格的交割品制作出来是要成本的,反过来,7700的一二级商品果,制作成交割果用于交割,需要增加1500-800元一吨的费用,成本达到9000元一吨的费用。这个差值可能会随着交割成熟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或者会因为整体苹果质量偏高而有所降低,反之就会增加。如果交割成本被大幅压缩,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不合格品出现。
2、交割能力的制约。苹果不同于工业品,一是农产品产量有上限,二是生鲜水果保存难度非常大。问题是,资本市场资金永远比货多,一旦多头力量特别强,持仓量特别大,交割前多头需求和接货能力特别强,相反空头交货能力比较弱,无法组织大规模的交割,就会引发软逼仓。理论上,任何农产品,当多空持仓特别大时,整个市场的总货量有限,就会引发空头的恐慌。这个是所有商品,尤其是农产品经常会出现的情况。
3、交割规则的不断调整。临近交割,大家对交割的情况比较关注,尤其是关注交割时交易所交割仓库和复检机构的态度,苹果的交割标准虽然是量化的,但是人为影响是存在的,一旦多方较真,或者交割库偏袒,甚至复检机构的态度有偏差,就会导致多空预期的极大变化。交易所不断调整交割规则,对于空方而言,一直是用最低标准去试探交割要求,尽量用最低价格的交割品去完成交割要求,对于多方而言,则是想接到质量最高,或者是违约的交割品,都在试图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苹果交割,历史上发生的高价格交割,基本上都是空头无法应对复检和违约,最后引发盘面价格持续推高。反过来,裁判方偏袒空方,放低交割规则的要求,则会引起盘面的大跌直至崩盘。
基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苹果交割分歧是特别大的,苹果交割时,发生过谩骂、打架、斗殴、胁迫对手、偷盗交割品、损坏交割品、冲撞复检人员、甚至DD交易所和交割库LD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考虑交割逻辑不是子虚乌有,是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
就目前2505合约而言,很多人很不能理解的是一个交割库的暂停,怎么会导致这么大的利多,其实背后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苹果空方交割能力问题,03合约已经让空方达到交割极限,超过这个极限,空方再继续提升交割能力,基本上是无能为力了。03交割1100手,05要超过1100就非常困难了,因为苹果越卖越少,空头总不能临时制造点苹果用于交割吧。05本身又是主力合约,沉淀资金量又大,一些多头通过联合接货,不断要求复检,基本可以把空头搞到崩溃。我记得有2022年,还出现了多头联合,大量注册法人账户,集体进交割月接货,甚至有网红一个人接了超量的苹果现货的情况,如果是在05合约,那更不可想象了。所以暂停一个交割库,不是小事情,尤其是东部交割能力最大的交割库,几乎是让空头绝望的。进入4月,如果持仓高居不下,交易所不干预,6800以下的多头不愿意平仓,空头会非常被动。
总体来说,关注交割逻辑,这个对于散户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大部分不可能清楚交割的情况,不过一旦发现自己在交割逻辑影响时做错方向了,就要及时离场观望,小亏离场,切莫扛单到最后,避免因为逼仓或者反逼仓造成巨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