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真宰:解开昔日旧枷锁,今日方知我是我!

道友李三川 2025-01-20 14:40:39

仙文化研究员、道学践行者、古科学博主逢周二、周四更新

道家门派千千万万,如今是正一、全真当道,他们是主流。

但是,这并不代表天师府、万寿宫就是道门的全部,民间法脉支流也有很多,往上追溯均出自正宗。

此外,有些法脉原本隐于世间,有意远离政权中心。

比如我17年遇到的那位玄门奇人,还有就是我所知道的天心派以及道门隐宗。

隐宗来源于庄子学派,遵奉庄子圣训无名、无己、无为思想,不恋世俗,崇尚隐逸,避世修行或隐世修行,不喜欢参与世间争端,行迹飘渺,很少有人知道,被誉为是真正的修士。

如今道家科仪中,只要是正儿八经的传承,在给人“处理事情”之前,都要醮请神明护道,各家所尊不同,所请的自然也是各有侧重。

民间法脉、大多请各自的祖师爷,但总的来说,无论是主流几个道门还是民间法脉,总体来说最多的是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也叫做太乙天尊、东极青华大帝。

隐宗尊太乙天尊为“主神”,在隐宗看来,他就是庄子。这就像是今天老子与三清宝殿中“太清道德天尊”一样,是“主神的化神”。

当然,这是道门的神话传说,至于真假,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者见道

隐宗,又叫妙真道,是道门中颇为经典杰出的门派,他们视《庄子》为核心真经。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几个月前刚开始在网上做自媒体时引用了不少《庄子》中的内容,一些人就诋毁《庄子》,说其不过而尔。

事实上,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开创人之一,若是没有庄子,如今的道家、道教,都不是现在的模样。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十分重要,因为开始直指道家的核心——穷理尽性!

之前也说过,修行的步骤和过程,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通俗地说,即:穷尽世间人事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的本性,进而改变的命运。

庄子一书,到了这第二篇章《齐物论》,寓言故事减少了,没有上一篇《逍遥游》的寓言故事要多,但论证的言辞变得多了。

《齐物论》这一篇章,对后世影响极大,修行中的“天人观”,就是从这篇文章出来的,前面“穷理尽性”,后面会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道的视角,也是此篇开始,对后道家、道教以及丹道修行,均给出了正见正解。

解读完今天的《齐物论》,你一定会有一种“解开昔日旧枷锁,今日方知我是我”的顿悟。

那么言归正传!

开始今天的解经。

在《齐物论》这一篇内容里面,开篇讲了人籁、地籁、天籁的寓言,去阐述什么是道之后,接下来庄子便用道家的视角,开始论述、破译人世间的“人间万籁”,也就是开始“穷理”了。

原文从《庄子·齐物论》的“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到“其所由以生乎!”到“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大意:

有大智慧的淡然清闲,而小聪明的固执狭隘;

高谈论阔的盛气凌人,斤斤计较的争论不断。

他们睡觉时多梦不宁,精神交错,即使睡醒了也像是累散架一般。

他们内心与外界纠缠不清,进而产生种种是非好坏的标准,天天勾心斗角。他们要么散漫不经、要么深藏城府、要么不露声色。

他们受到小惊吓时惴惴不安,受到大恐慌时丢魂落魄。

他们内心活动的出发点就像是即将要发出去的利箭,专门挑是非对错的事情发起攻击,不说话时像是发誓守约一样,不过是为了等待胜券在握的机会。

这些人如秋冬的萧条,正在衰败着、正在走向消亡。

他们沉溺在其中,不可能恢复到本真习性。他们心灵如同被绳索捆住一样闭塞,如同臭水沟一般,源头已经枯竭了,心灵近乎死亡,再也没有办法恢复生机。

他们喜怒哀乐、他们忧虑感叹、他们反复恐惧、他们轻浮躁动、他们放纵张狂、他们装模作样,就像是人籁从乐器的空窍中发出,又像是菌类被地气蒸发出来。

这种情绪和心态日日夜夜、反复更替在他们眼前浮现,但他们不知道它们是怎么产生的。

算了吧!算了!

要是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又怎么会由着它们诞生呢!

以上庄子所述,就是我在上一篇文章《入道正解:不是打坐、不是经脉,不是通周天,而是天籁!》中说的“人籁”。

讲完寓言故事后,庄子怕你不懂,自己还把谜底给出来了。

当年我看到这里,从破烂的单间床上坐了起来。

当时很冷,我搬出来匆匆忙忙,被子也没有,但我已忘记当时有多冷,记得是猛地从没有垫子的床垫上坐起来,闭上眼睛,回想起自己过去几年——

庄子所述的,自己居然全中!

18、19年自己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进而忘形忘己,说过很多狠话,也做过很多狂事,反倒因此而沾沾自己,觉得自己才是活出了人样。

直到公司破产背债,终日惶惶不安,过年有家不敢回,有电话不敢接,敏感到无以复加。

事实上,我当时就是如上面庄子所言:在我得意之时,就是高谈阔论盛气凌人,放纵张狂、轻浮躁动、装模作样;在我落魄之时,又变成了惴惴不安、反复恐惧,心灵近乎死亡。

我当时回想先前的喜怒哀乐、忧虑感叹,无比感慨!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我当时真切地承认了自己的愚蠢与狂妄无知。

从庄子所言再看身边的人,不可否认,人人都是如此。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庄子也给出了答案——

原文从“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到“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大意:

没有它们(上述的种种情态),人就会感觉没有我,没有我,它们也无从我身体显化(注意:修行中“忘我”的概念开始出现了)。

有这样的认知,算是近乎于道了,但仍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影响人这样的。

好像身体里冥冥中有个“真宰”让我们这样,我们却看不到它的端倪。

我们可以从身体的迹象上得到它存在验证,却又看不见它的样子,但它又是真实存在而无形的。

(庄子知道人的心绪受五脏六腑的影响,于是接着说了下面的内容:)

人的百骸、九窍、体内的心肝脾胃肾六藏(肾有两个,故说“六藏”),都完整地生在身上,我更喜欢哪一个部位呢?你们都喜欢吗?还有所偏爱呢?

假如同样喜欢它们,那是应该把它们看成是自己的手下或妻妾?

如果把它们都当做那样,它们之间就没有哪一个来统治其它吗?

还是它们轮换着做君臣呢?

(身体中)有一个“真君”来主宰!

不管能否获得“真宰”的情况,都不可能否定真实地存在着。

人身一旦成形,虽然不会立马就死,但也是在等待生命耗尽。

与外物互相伤害,这过程像是狂奔起来不能停下,直至死亡,岂不可悲?

终生忙碌却没有成功,身心疲惫却不见前途,岂不悲哀?

这样的人就算不死,又有什么值得活着的意思!

(因为这样)让人的身体不断地衰老,心灵也不断地消亡,这可不就是最大的悲哀吗?

人的一生,是本来就这样昏昧无知,还是只有我这样无知,而其他人中有不无知的呢?

如果是应该依据自己的成见来定下行为准则,那谁没有成见且没有标准?又何必一定要通情达理的人才有呢?傻子也有!

如果自己还没有认清真实的自己,就已经有了是非观,就好像今天去越国、昨天就到了一样可笑!

这种情况,就是把没有当做有,就是大神大禹也搞不清,我又能做什么!

这一段,前面还很好理解,在后面这一段,需要反复琢磨才会理解。

庄子的意思就说:你还不知道自己是谁,只是受着外物的牵引,像是牛一样被“人籁”这根绳子牵着走,你认为你是主宰者你自己,实际上你是可笑的。

我用现在的话来讲,方便大家理解:

当你还没认清自己之前,就有了是非对错,就像是你说你今天准备要去北京,昨天就到了一样可笑。

这话的意思就是在说一个先后的问题,即:你都还没有自己,怎么可能对外界的是非对错有标准?

拿我早几年来说,我当时喜欢去酒吧喝酒,喜欢身边围绕着一大群美女,我认为这样才是成功的,才是牛逼的。

但,这真的是我认为的吗?只不过是我从电视上、小说中、成长过程了解到人人都羡慕那样罢了!

人人都羡慕的样子,真的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吗?

在当时,我是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换句话说:我根本就不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同理,你的快乐、痛苦、开心、难过,都是有一个标准,但这个标准,如果不是你自己真实的标准,那你就是会越来越空虚。

好!说到这里,你再看身边的人:

他们真的喜欢喝酒吗?

他们真的喜欢抽烟吗?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喝第一口酒、抽第一口烟的时候,都不会觉得它是什么好东西,只不过它是一种“成熟、懂事、长大了”的象征。

还有:

勤劳能致富,结婚要彩礼、要有房子...难道人生来就是这样的吗?还是说,这些观念,是某些人灌输给你的?

还有!

谁规定说做事一定要看有多少钱?谁规定了有多少钱、是什么身份的人才能去做某件事?谁规定了你现在就只能做这件事?

还有、还有!

谁说富贵就要归乡?谁说孝顺就要天天打电话?谁规定了爱一个人,就要给ta全部?谁规定了成功就一定要有权、有钱?谁说精致就是成功?

甚至,谁说一定就要生小孩?谁又说生小孩就一定会很辛苦?不要小孩日子就会很潇洒?

说到底,谁规定了你必须要如何如何,才能如何如何?

太多了!从出生到老死,举之不尽,不一一举例。

庄子认为,一个人应当先认识真实的自己,再有选择才是自然的。

没认识自己之前,你所有的是非观,不过是身体被外界的“人籁”所占据,你根本还不知道你自己。

于是,就把不是自己观念的“无”,当人了“有”,事实上,不过是为他人的“人籁”(观念)而活着罢了!

我再通俗一点讲:如果你的哭哭笑笑、你的喜怒哀乐都不是因为自己,那你不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吗?

可不就是昏昧而不自知吗!

ps:

解经之前我就说过,随着解经不断深入,道学会越来越难以理解,可以买一本庄子对照原文先看。

购买链接在我的公众号“道友李三川”橱窗

其次,文章最后我留下一个问题给诸位思考,请尽可能地回答:

我曾经在读到原文中的“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时,大脑中所有的“人籁”都停止了,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当消除了“人籁”,真我、也就是自己“真宰”出现,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完>

愿以道之视角

点破这片纷乱的时空

更多古科学研究、道学仙学作品或分享交流咨询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道友李三川”。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