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80亿,前CEO出走海外,这家造车新势力还能撑多久

星光拌月 2025-04-27 00:21:55

凭什么要车主、员工、供应商,为哪吒汽车这180亿的窟窿买单?

咱就说,新能源汽车这赛道,卷起来真不是闹着玩的。

这不,曾经的新能源“黑马”——哪吒汽车,现在是真·骑虎难下。

门店关的关,停的停,车主想修个车,还得自掏腰包去别的4S店,你说糟心不糟心?

更糟心的是,这背后还欠着180亿的债,简直是泰山压顶啊!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烧钱”游戏,但问题是,钱烧完了,谁来负责?

2022年,哪吒汽车雄心勃勃地启动D轮融资,想再融一笔钱,把技术再搞上去,市场再扩大一点。

结果呢?

2023年,融资进展缓慢,钱没到位,直接影响了资金链。

你品,你细品,资本市场现在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可精明着呢,没看到盈利的希望,谁也不敢轻易砸钱了。

更扎心的是,哪吒汽车这亏损,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

从2021年到2023年,三年下来,亏了整整180亿!

2024年底,账面上就剩28.4亿了,这日子,难啊!

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哪吒汽车也是病急乱投医,想了个“妙招”——债务转股。

意思就是,欠供应商的钱,先别还了,不如转成股份,大家一起承担风险。

这事儿,供应商能乐意吗?

当然不乐意!

但没办法,哪吒汽车没钱啊,不同意也拿不到钱,只能硬着头皮上。

结果呢?

供应商们直接起诉维权,这下,真是火上浇油了。

哪吒汽车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管理层要负很大的责任。

话说当年,张勇在360集团内部孵化哪吒汽车,也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但后来,哪吒汽车和360集团“分手”了,失去了这个重要的靠山。

这“分手”的原因,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前CEO张勇,一句“我去英国融资”,直接引发了“跑路”的猜测。

虽然他本人出来辟谣了,但网友们可不买账,纷纷调侃:你以为我们没见过贾跃亭吗?

内部管理层也是一团乱麻。

张勇卸任CEO后,公司高层频繁换帅,一会儿降薪,一会儿裁员,核心技术人员也纷纷离职,简直是人心惶惶。

要说这哪吒汽车,也曾风光过。

2019年,第一款车型N01上市,结果呢?

质量问题频发,电池续航里程虚标,车辆异响等等,消费者投诉不断。

这质量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口碑危机。

更让人唏嘘的是,哪吒汽车还曾雄心勃勃地进军海外市场,在泰国建了工厂,想辐射整个东南亚。

结果呢?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水土不服,销量惨淡,投入的资金也打了水漂。

哪吒汽车的困境,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

威马、高合、极越,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现在都凉凉了。

他们的失败,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盲目扩张,缺乏核心技术,管理混乱。

吉利汽车起诉哪吒汽车专利侵权 (2024),更是雪上加霜。

2024年7月,吉利汽车认为哪吒汽车旗下的多款车型,未经授权使用了其拥有的专利技术,严重侵犯了吉利汽车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败诉,不仅要赔钱,还会严重影响品牌形象。

更扎心的是,哪吒汽车还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上门讨债,这简直是把信任都给败光了。

你想想,员工辛辛苦苦干活,结果工资都拿不到,供应商的货款迟迟不到账,这谁受得了?

哪吒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它能否挺过这场危机,能否重拾市场和用户的信任,能否做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都还是个未知数。

只是,看着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一个个倒下,不禁让人感慨:新能源汽车这赛道,真的不是谁都能跑下来的。

180亿的窟窿,希望哪吒汽车能找到填补的办法,谁也不想看到又一个“贾跃亭”的故事上演。

0 阅读:10

星光拌月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