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布!大湾区氢能经济会否崛起?

碳碳实时 2024-06-21 19:14:29

近日,香港政府公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以下简称《氢能策略》)。香港政府环境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氢能产业发展上,国家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已明确将氢能定位成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检视了各项考虑因素后,《氢能策略》针对“确保安全”“合适技术”“基础设施”“成本效益”“人才培训”,以及“社会接受”等六大方面的技术挑战,和香港的独特情况,提出按照“完善法规”“制订标准”“配合市场”以及“审慎推进”四大策略,稳慎有序地营造有利本地氢能发展的环境,让香港把握氢能在世界不同地方,尤其是国家近年不断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经济机遇,也拓展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展新质生产力。

按照《氢能策略》,香港政府将会在2025年上半年,提交修订法例建议,为规管用作或拟用作燃料的氢气的生产、储存、运送、供应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础,并在2027年或之前,拟对接国际的氢能标准认证模式。香港政府也会推动区域合作、境外投资、共同开发或输入氢能。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推动香港成为国家发展氢能源的示范基地。

而对于氢能种类的选取,香港政府有所考量。

香港政府认为,在《氢能策略》推进时亟需审慎,目前氢能价格仍然较为昂贵,像绿氢相较于以化石燃料为原材料的灰氢,价格上贵1-4倍,若政府提供补贴,也仍难满足绿氢实现大规模应用。

因此,香港政府决定先从灰氢入手,当氢能技术、法规和标准愈发成熟之际,氢能价格届时会因大规模生产而有所降低,未来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后,大规模推进对蓝氢、绿氢的使用。

截至今年3月,香港氢能源跨部门工作小组已原则上同意14个氢能试验项目,氢能巴士已投入服务,部分计划会在今年年内启用或试验,首个加氢站预计今年下半年运作,届时会启动3辆由大陆租用的氢能洗街车试验计划,预估今年能够启动香港铁路的氢能源有轨电车试验计划。小组也将为香港应用氢能制订暂行标准。但由于天然资源不足,环境及生态局气候变化专员黄传辉表示,香港长远需考虑从其他地区输入低碳氢能,以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去年,跟随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出席第28届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8)的香港环保组织地球之友主席叶广涛指出,香港的氢能发展较国家部分省份而言,有所落后。国家部分省份现已有氢能的输送管道,而香港仍在推动使用。若与氢能发展快速的广东、山东、浙江及江苏四省相比,情况更加明显,加上这些省份在科研、人才、资金投入、法规等系统建设工程均较香港先进,叶广涛提出,需加强与国家其他省份的紧密合作。

同时,他还建议香港采用激励方式推动氢能的使用,例如美国以补贴方式鼓励市民使用,相反,欧盟则以收碳税的方式,惩罚使用石化燃料者,迫使他们转用氢能源,香港政府可因应情况采纳。

跳出香港的视角,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相对来说比较完整,应用场景也很丰富。

在广州,可以看到制氢、运氢、储氢技术已经在研究与落地应用中,氢能的大规模应用也早已提上日程。在深圳,除了电能车外,氢能汽车也在此深耕细作。两地从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到技术成果的中游转化应用,再到最终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推广,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均已得到有效实施和推进。

据广东省国资委报道,广晟控股集团所属广东广晟氢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首条“粤港澳大湾区氢走廊”行动方案已启动实施。

氢走廊商用车项目将会联合多家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合作企业,规划构建“佛山-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广州-中山-珠海-澳门”“广州-佛山-茂名-湛江”3条氢能绿色运输路线,在核心节点布局建设4座制加一体化加氢站。黄埔永和加氢点计划首年在该线路上投放600台运营氢能车辆,完善布局氢能“制-储-加-用”产业链。

尽管香港市场规模有限,在氢能应用落地方面需与国家氢能先进地区及大湾区其他城市加强合作,尤其是在场景应用上拓展更广泛的协作空间,但香港在天然气掺氢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安全经验。若能进一步实现氢气管道输送的专项规划,并建立完善的天然气掺氢标准体系,香港的氢能产业将得到显著提升。香港或有望在港口物流等关键领域,成为主要的清洁能源供应者之一,大湾区的氢能经济或将崛起。

0 阅读:2

碳碳实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