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这2条高铁未得到开工机会,却已在研究延伸方案

浮光晨月 2025-02-22 13:57:11

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铁投产新线同比缩减23%,但规划研究里程反增18%。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沂至淮安高铁、聊城-邯郸-长治高铁西延延安方案,虽未进入施工阶段,却已完成多轮可行性论证。

新沂至淮安高铁,这条规划时速350公里的线路虽未动工,却已在研究淮安延伸至南京、盐城的"双通道"方案,新淮线延伸将填补苏北高铁网“凹陷区”。

沭阳拥有198万人口的城市,至今仍是江苏13个“无铁县”之一。新淮高铁在沭阳设站的规划,意味着这座全国第二人口大县将接入“京沪二通道”,实现3小时直达北京、2小时抵沪。

但线路走向争议不断——东线方案虽成本增加45亿,却能激活宿迁全域经济;西线方案虽节省投资,却可能让沭阳再失机遇。

对于沭阳这样的县域经济体而言,高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改写城市命运的“时空编辑器”。

聊邯长高铁西延延安方案,跨省高铁的“延伸经济学”

这条横跨冀鲁晋三省、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干线虽未开工,却已在开展西延延安、东接青岛的延伸方案研究,西延延安方案暗藏晋陕两省的产业阳谋:

从长治到延安的400公里延伸线,可将山西焦化产能与陕北能源基地直连,预计降低物流成本30%。

而网友呼吁的“东延青岛、西接兰州”,实为构建横跨华北、西北的“能源新动脉”。

这种“跨省捆绑”策略,正重塑高铁投资逻辑——山东港口经济、山西资源禀赋、西北战略纵深,通过高铁形成价值闭环,使单一线路升级为产业协同平台。

两条高铁的“延伸悬念”,本质是区域经济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的缩影。

不管高铁线路怎么改,首先要有资金啊。

0 阅读:1

浮光晨月

简介:分享有趣的城市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