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门诊中,常听到患者疑惑:“医生,我怎么就得了高血压呢?生活也挺规律的呀。”
从中医的独特视角来看,高血压的形成与身体内部的三道 “堵” 紧密相连,分别是 “血堵”“气堵”“痰湿堵”。
这三道 “堵” 一旦出现,人体的气血运行便会受阻,脏腑功能失调,血压也就随之升高。想要让血压恢复正常,关键就在于打通这三道 “堵”。

第一道 “堵”—— 血堵:血管的 “交通拥堵”。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血液在血管中运行,依赖心气的推动。若体内有瘀血阻滞,就如同道路上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血液流动不畅,心脏为了保证全身的血液供应,只能加大压力,血压自然升高。
血堵的人,往往面色晦暗,嘴唇发紫,舌下脉络曲张、增粗,还可能伴有头痛、胸痛等症状,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呈刺痛感。

很多长期高血压患者,在检查时会发现血管壁增厚、粥样斑块形成,这其实就是血堵的外在表现。
第二道 “堵”—— 气堵:气机的 “乱麻”。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当情绪长期压抑、焦虑,或突然遭受精神刺激时,肝气就会郁结,气机不畅。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堵就像把人体的 “气路” 堵塞了,血液也会因此瘀滞,血压升高。

气堵的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胁肋部胀满疼痛,喜欢叹气,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情绪波动后,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和气堵有着密切关系。
第三道 “堵”—— 痰湿堵:身体的 “黏滞负担”。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胃功能受损,水湿不能正常运化,就会凝聚成痰湿。痰湿在体内就像一团黏糊糊的物质,阻滞经络,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血压升高。
痰湿堵的人,形体多肥胖,常感肢体困重、头晕目眩、胸闷腹胀、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大便黏腻不爽。临床观察发现,不少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体内痰湿之邪都较为严重。
接下来,通过一个医案,为大家详细说明如何打通这三道 “堵”,稳定血压。
李先生,48 岁,患高血压 5 年,血压长期在 160/100mmHg 左右波动。
他体型肥胖,平时总感觉头晕沉沉的,四肢困重,胸闷腹胀,食欲不佳,情绪也比较低落,容易烦躁。
观察他的舌象,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舌下脉络曲张,脉象弦滑。综合辨证,李先生属于痰湿阻滞、气滞血瘀型高血压。
在开方时,我重用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打通血堵。

同时,搭配【柴胡】疏肝理气,解开气堵;【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消除痰湿堵;【川芎】助丹参活血化瘀;【枳壳】行气宽中,增强气机的通畅。
此外,还加入了【荷叶、山楂】等健脾利湿、降脂消积的药物,以辅助改善李先生的痰湿体质。全方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燥湿化痰,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血压升高的三道 “堵”。
用药 1 个月后,李先生头晕、胸闷等症状有所减轻,情绪也有所好转。我根据他的身体变化微调方子,继续巩固治疗。
坚持治疗几个月后,李先生的血压稳定在 135/85mmHg 左右,体重减轻了一些,四肢困重感消失,食欲恢复正常,整个人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中医治疗高血压,并非仅仅着眼于降低血压数值,而是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打通身体的 “堵点”,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实现血压的平稳控制,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好历害的一招.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