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将陈叔宝的屏风给大义公主,公主题诗暴露心事,杨坚欲除之

招财妙思 2025-01-12 10:39:51

在公元589年,隋成功灭掉了南陈。此后,隋文帝做出了一个举动,他把南陈后主陈叔宝所拥有的屏风,当作赏赐之物,给予了身处遥远突厥的大义公主。

当大义公主瞧见那屏风之时,内心满是感慨之情。刹那间,她竟难以抑制住心底的激动情绪,于是便在那屏风之上题写了一首诗。

朝露易晞,喻示着世间的盛衰无常;浮萍无根,恰似这世道的飘摇不定。兴盛与衰败犹如朝露般短促难留,这世间的种种情状,又似浮萍般漂泊无依,难以捉摸其确切的走向,一切都在变幻莫测之中啊。

荣华富贵实在难以长久保有,就如同那华丽的池台楼阁,即便曾经辉煌一时,最终也会归于平淡,被岁月侵蚀而变得和普通之地一般平整,世间的荣华盛景往往都是这般难以持久留存。

往昔的富贵如今又在哪里呢?一切都已消逝不见,徒留人们在纸上描绘那曾经的繁华盛景罢了,可那也不过是虚幻的影像,再怎么书写描绘,也无法重现真正的富贵往昔,只让人在这空对丹青的感慨中,怅惘那逝去的一切。

杯中酒满,却难寻快乐之味;弦上歌传,又怎会有动人之声。纵有酒可饮,可那愉悦之感终是难觅;虽有弦歌奏响,然其声亦未能蕴含真正的欢畅。酒与弦歌在此刻,仿佛都失了能让人欣悦的魔力呢。

吾本乃皇家之后裔,奈何命运弄人,身如浮萍般漂泊,竟流落至虏廷之中。

一旦亲眼目睹了成功与失败的景象,内心之中顿时涌起了波澜壮阔的情绪,各种感慨交织纵横,那原本平静的怀抱仿佛瞬间被填满了复杂的思绪,或感慨,或思索,久久难以平复。

从古至今向来都是这般情形,并非只有我一人来特地申明这名声呢。这般状况由来已久,并非独独我在为此而强调什么,实在是向来就如此的。

独独那《明君曲》,格外感伤着远嫁的情思。

在她所写的诗里,有对南陈灭亡一事的描述,也倾诉了自身那悲惨的经历,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饱含着的国仇家恨。没错,大义公主这位和亲公主,和其他的和亲公主相较而言,确实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她的境遇堪称悲惨至极,背后压根没有可依靠的后盾,所能依靠的仅仅是她自己罢了。并且,她还背负着沉重的国仇家恨,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隋文帝杨坚所造成的啊。

公元579年,突厥的佗钵可汗派遣使者前往北周提出求婚请求。彼时,北周宣帝宇文赟经过斟酌,选定了自己堂妹,也就是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将其封为千金公主,让她远嫁突厥,以此达成和亲之事。

由于突厥方面坚决不肯交出高绍义,此事便一直僵持着。就这样拖了许久,一直到了第二年的二月,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变,突厥也才最终得以顺利迎娶千金公主。

有个女子,背井离乡,嫁到了全然陌生之地,心里头着实不是滋味儿。她心里明白,从今往后的漫长岁月,都得在这异国他乡度过了。不过好在,毕竟还有娘家在呢,就因为这,她心里总归还是有着一份底气的。

然而,这般底气并未维持多久。千金公主和亲仅仅过去半年,北周便陷入了混乱局面。千金公主的亲生父亲宇文招,惨死于妄图篡夺北周政权的杨坚之手,如此一来,千金公主就此痛失亲人。

悲剧就此拉开帷幕,待至次年,杨坚成功篡夺北周政权,建立起隋朝。千金公主无论如何都未曾料到,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她的亲人皆已消逝,她的国家也不复存在。自此往后,她沦为了一位失去后盾、命运悲惨的和亲公主。

582年时,沙钵略可汗怎会错失与隋朝宣战的契机呢?于是乎,他亲率4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朝隋朝发起进攻。这一番举动,着实让隋朝都城长安受到极大震动,整个长安都因沙钵略可汗此次的来犯而陷入了不安的氛围之中。

杨坚采纳了长孙晟(即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的父亲)所提的建议,运用离间计去挑动突厥各个部落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达到其预期目的。

不得不承认,离间计在很多情形下确实极为奏效。就拿沙钵略可汗来说吧,他的那些叔侄们一个个都跑出来惹是生非,闹得动静还不小,这可让沙钵略可汗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前有阻拦,后有追兵,可谓是腹背受敌。

千金公主心里很清楚,杨坚最为期盼见到的情形便是突厥内部出现自相残杀的状况。因为只要突厥发生这样的内耗,用不了多久其内部就会陷入混乱。一旦乱起来,突厥自然就没功夫去攻打隋朝了,就算真的发动对隋的进攻,那也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隋朝发生的这件事,对隋朝而言算是好事,可对千金公主来说却并非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千金公主选择忍辱负重。为了能助力丈夫摆脱困境,她还主动撰写书信,恳请能够认杨坚作父亲呢。

彼时杨坚的主要心思显然并非放在对付突厥上,而是一心想着要灭掉南方的陈朝。于是乎,他就顺势接纳了千金公主,将其收为养女,不仅赐她姓杨,还把她改封为大义公主呢。

“大义公主”这一称号,其含义不难明白,便是期许公主能深明大义,进而为隋朝与突厥的和平稳定贡献力量。而在有了这个封号之后,隋朝和突厥之间也的确迎来了一段为时不长的安稳时期。

杨坚与大义公主心里都很清楚,二人不过是暂时维持着养父女的关系罢了。要知道,他们之间横亘着国仇家恨,彼此也只是在相互利用罢了。一旦哪天时机成熟,说不定他们都会毫不迟疑地对对方痛下杀手呢。

数年之后,沙钵略可汗因病离世。随后,其儿子都蓝可汗继承了汗位,而大义公主则再次改嫁,嫁给了都蓝可汗,依旧选择在这样的处境下默默隐忍,继续着她那满含无奈与坚韧的人生之路。

之后隋灭掉了南陈,隋文帝把陈后主的屏风赠予了大义公主。大义公主见到这屏风时,兴许是触景生情,念起往昔之人,亦或是因自身经历与之有相似之感。不管怎样,她终究没能克制住内心那国仇家恨的情绪,将其抒发于屏风之上,由此写下了《书屏风诗》。

无疑,大义公主的心事在那首诗里暴露得清清楚楚。待此诗传至长安,传入杨坚耳中后,杨坚这才明了大义公主内心的国仇家恨竟是那般强烈。由此,杨坚对大义公主渐渐变得冷淡起来,到后来,甚至动了要将她除掉的念头。

在公元593年的时候,有个叫杨钦的人逃窜进了突厥。此人进入突厥后,便极力鼓动大义公主以及都蓝可汗对隋朝的边境发起侵扰行动。没多久,杨坚就获悉了这件事情,于是即刻派遣长孙晟前往突厥,目的就是去详细了解那边的具体情况。

大义公主见到长孙晟时,竟口出恶言,毫无礼数。不仅如此,她还指使自己的情夫安遂迦与杨钦一同暗中谋划,妄图鼓动都蓝可汗对隋朝发起攻打之事。

长孙晟把相关情况全部告知了杨坚,接着再次前往突厥索要杨钦。此次入隋之后,长孙晟成功设法抓住了杨钦,并且乘势揭发了大义公主与安遂迦之间的私情,而这在突厥方面无疑也算是一桩丑闻之事。

杨钦与安遂迦皆被都蓝可汗交予长孙晟,由其带回隋朝,而大义公主也因此遭到了都蓝可汗的疏远。

当然了,这仅仅是个开端罢了。那时隋朝的内史侍郎斐矩主动请求前往突厥,目的是劝说都蓝可汗除掉大义公主。巧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居住在突厥北部的突利可汗染干派遣使者来到隋朝,向隋朝提出了求婚的请求。于是,杨坚便吩咐裴矩去告知突利可汗:

唯有杀掉大义公主,方才应允这门婚事。(出自《资治通鉴》)

这究竟是何意呢?将其转换一下说法便是:“唯有把大义公主给杀掉,隋朝才能够应允这门婚事。”

大义公主自然不会被突利可汗直接杀害,不过突利可汗可没闲着,他有诸多能做之事,就像在都蓝可汗跟前不停地讲大义公主的不是,以此来给大义公主制造麻烦。

大义公主本就不被都蓝可汗所喜,而在某件事情的刺激下,都蓝可汗更是怒不可遏,一气之下,竟然狠心地将大义公主杀害了。

大义公主离世后,都蓝可汗旋即向隋朝上表请求联姻。杨坚起初本打算应允此事的,在他的考量当中,倘若能够凭借和亲这种方式去化解问题,那么也就没必要大动干戈地开启战事了。

然而,长孙晟向杨坚提出不应答应都蓝可汗的请求。在长孙晟的认知里,都蓝可汗此人做事总是反复多变,毫无信用可言,所以答应他并非明智之举。

倘若同意和亲之事,那都蓝可汗说不定就会凭借此契机发展壮大起来。而一旦他变得强大了,极有可能转过头来与隋朝为敌。如此看来,倒不如答应突利可汗染干这边的请求,对染干加以扶持,好让他能够去与都蓝可汗相抗衡呢。

在公元597年的时候,隋朝做出了一个举措,那便是将宗室女安义公主送去与突利可汗染干和亲,而且在这之后大力对突利可汗予以扶持。只是可惜的是,安义公主没过多久便离世了。后来,隋朝又把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了染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