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宗接代”文化的消失,本质上,反映了这3个问题

舒山有鹿呀 2024-10-10 19:24:38

01

“传宗接代”本质上就是一种传统的文化。

这种传统的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三个必要条件。首先,小农社会;其次,宗法制度;第三,(家族)集体观念。

小农社会的生产模式,基本都是“人力耕种”,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旺盛。为了有更多人去耕田种地,所以人们都推崇传宗接代。

宗法制度,就是对于地位、基业、血脉的传承。比如说,古时候的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为了延续自己的位置、基业,都会繁衍大量的孩子,强调传宗接代。

受到上述这两点的影响,所以人们的(家族)集体观念是特别浓厚的。凡事不为了自己,而为了家族。香火兴盛不为了自己,只为了家族。

随着时代发展到今天,进入到了工业化、商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传宗接代的观念,貌似愈发变得淡薄了。

02

有一个现象:

越是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江浙地区,传宗接代的文化越淡薄,生育率越低。越是落后的地区,比如中西部的城市,传宗接代的文化越浓厚,生育率越高。

为什么呢?因为发达的大城市,更偏向于原子化(每个人都像原子一样,没啥关联)。而落后的小县城,更偏向于宗族的传承。

不仅跟观念有关,还跟生产方式有关。

生产力越高的地区,人们对于传宗接代越不执着。而生产力越低的地区,人们还处于农业社会,对于传宗接代自然越执着。

你问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是否重视传宗接代?他们会回答你,有条件就生,没有条件就不生,没有什么执念。

你问一些偏远农村、小县城的居民,是否重视传宗接代?他们会回答你,哪怕连续生了四五个女儿,后续也要再搏一搏,生一个儿子,儿子就是家庭的命根。

你看那些有好几个女儿,以及一个儿子的家庭,基本都是偏远地区的贫穷人家。这,不就印证了上边谈到的三个条件吗?

03

现阶段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都到哪里工作、打拼呢?要么是北京,要么是江浙沪,要么是珠三角。

涌入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原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年轻人对于传宗接代的观念,自然愈发淡薄。

在农村老家的年轻人,可能会选择结婚生子。而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基本都会选择单身。

除了原子化,还有什么因素在影响城市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呢?

首先,是大城市的内卷过分严重,经济压力很大。大部分的年轻人,工资只能覆盖自己的衣食住(租房)行,基本没有什么余钱。

其次,是年轻人变得更加重视自我,而不再重视所谓的家族。在他们看来,要为自己过活一辈子,而不是为了别人过活一辈子。何况,家族没有皇位要继承。

受到城镇化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早就空心化了。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跑到了大城市。这就注定,身处大城市的年轻人,都不会有太多传宗接代的观念。

04

传宗接代文化的消失,反映了这三个问题。

首先,小农社会成为历史,如今是信息化社会。越是发达的社会,生育率越低,这是全世界的普遍规律。

小农社会强调的,是人力耕种。工业化社会强调的,是大机器生产。对于人的需求减少了,生育率降低,就很正常了。

其次,宗法观念严重的农村正在消失,城市化(原子化)是不可逆的潮流。

在农村,你还会走亲访友,生活在一个大家族的环境当中。而在城市,你很少走亲访友,也没有生活在大家族的环境当中,每个小家庭都是独立的个体。

宗法观念消失了,原子化普遍了,人们不就抛弃传宗接代的传统了吗?

第三,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内卷加剧,经济压力增大。

身处大城市的年轻人,要么996,要么工资只能养活自己,根本无法买房买车。压力消磨了人之欲望。缺乏结婚生子的能力、欲望,哪还有传宗接代的文化呢?

05

写到最后

传宗接代文化的消失,这是客观环境和主观选择交织的必然结果。

比如说,身为父母的70后,很难理解为什么90后和00后都选择单身不婚?

因为70后在农村成长,脑子里边还是农村思维,也就是传统的一套。而90后和00后在城市长大,也读过书,思维不再传统,就不会坚持传宗接代。

更何况,70后结婚的时候,没有天价房子,也没有天价婚姻,更没有不要命的内卷。而到了90后和00后,既有天价房子,也有天价婚姻,更有疯狂的内卷。

时代,早就变了。传宗接代的观念发生改变,也实属正常。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9

舒山有鹿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