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行刑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这个时间点有什么特殊意义?

古今话聊 2024-04-13 10:10:33

中国死刑的历史那可是老长了,从夏商周那会儿就有啦。虽说咱们国家治理讲究道德教化,但也没少用残酷刑罚来吓唬那些犯罪分子,这斩首就是其中之一。

你说这斩首到底啥时候开始的呢?史学界那是众说纷纭啊!有说西周的,有说春秋战国的,还有说从秦国开始的。说法各不相同,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斩首可不只是砍个头那么简单,用的刀具也有讲究。

一开始可不是明清的斩首剑,那之前还用过刀、斧呢!对罪犯来说,斧头最痛苦,就靠那点儿重量杀敌,使多大劲儿、斧头多重,都影响受刑者得受多大罪。

这斩首的过程更是繁琐得很,九个工序一样不少。

从磨刀到游街,再到入刑场、验身,每个步骤都有深意。磨刀越快,受刑者就少受点儿罪。游街呢,就是给老百姓个警醒。

再说这执行时间,影视剧里老说午时三刻斩首,其实明朝嘉靖时候才开始的。

原来不是这个点儿,是未时,也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为啥后来改了呢?这得从朱祁镇说起。

他为了避免冤假错案,让死刑犯能向皇帝上奏三次。这一上奏,时间就拖过去了,斩首吉日过了,只能往后推。

后来官员们干脆提议改到午时,还禁止当天喊冤,这下就顺畅多了。

午时三刻在古代可不光是为了提高效率,还和皇权神授等思想有关。午时阳光普照,能压制鬼怪。选在这个时候,也是为了和天道契合。

虽说斩首残酷,但古代统治者也有人道的一面,死前给顿断头饭,还能和家人道别。

这斩首的历史,让咱看到了古代社会的残酷与无奈。但也让我们思考,刑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威慑,还是惩罚?

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应该不断探索更加人性化、合理的方式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0 阅读:1

古今话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