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人在做什么?刘亚楼回答后,毛主席罕见严肃:不准再说这种话

南斋孤风中 2024-08-20 18:50:22

1910年4月8日,春风拂过福建省武平县山野。

湘店乡湘洋村一个低矮的土坯房里,刘亚楼呱呱坠地。

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地劳作,却始终难以摆脱贫困。

刘亚楼,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干活。

他瘦小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田间地头。

小小年纪,手掌就长满了厚厚茧子。

地主剥削、官府压迫,让这个山村的百姓们苦不堪言。

这些场景,深深地刻在了刘亚楼的心里,激发了他对不公平现状的愤怒和改变的渴望。

1929夏天,19岁的刘亚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6月,红军终于到了陕北。

刘亚楼,被提拔为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

留在后方,培训干部

东征战役结束后的一天。

陕北的黄土高原上,秋风萧瑟。

刘亚楼站在窑洞门口,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心中满是壮志豪情。

他正盘算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突然,一名通讯员匆匆跑来,递上一封信。

刘亚楼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了。

原来是组织安排他去抗日红军大学学习的命令,而且是毛主席亲自下达的。

刘亚楼心中不禁一阵烦躁,眼中闪过一丝不甘。

还和几位同志,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留在前线的想法。

无奈,只能把他们叫来。

毛主席看着刘亚楼,和蔼地问道:“听说,你不愿留下来?”

刘亚楼直视毛主席的眼睛,坦率地说:

“我看到他们有些人回到军队,到前线杀敌,自己留在后方,不甘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留在后方,没有什么出息。”

话音刚落,刘亚楼就感觉到气氛骤然紧张。

毛主席的脸色沉了下来,他严厉地说:“你要真不愿意留下,有的是人愿意留下!”

刘亚楼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他低下头,急忙:“我错了。“

毛主席盯着刘亚楼,一字一句地说:“你这是看不起后方的同志,思想有问题!“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刘亚楼头上。

他站在那里,感到既惭愧又困惑。

“我知道你打仗就很厉害,才把你留在后方,培训干部,让越来越多的干部能和你一样,在前线发挥巨大的作用。”

没有空军,我们就像没有屋顶的房子

1949年5月4日,北平的早晨被轰鸣声惊醒。

六架美式B-24轰炸机低空掠过。

“青天白日”徽记,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南苑机场上,工人们还在忙碌。

突然,天空中响起尖啸,炸弹如雨点般落下。

轰隆隆的爆炸声中,机场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轰!“又一声巨响,油库被击中。

火焰冲天而起,黑烟遮蔽了蓝天。

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有人被气浪掀翻,有人被弹片击中,哭喊声四起。

没有空军,我们就像没有屋顶的房子。

谁能担此重任?

毛主席想起了刘亚楼。

这个在苏联学过航空的将领,或许能带领中国建立自己的空军。

接到任命的刘亚楼,立即行动起来。

他和肖华马不停蹄地奔波全国,从东北到华北,一路考察、筹划。

在哈尔滨,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踩着积雪,勘察地形。

在沈阳,他们站在破败的机库前,规划未来。

在济南,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为首批飞行员授课。

夜晚,刘亚楼常常独自工作到深夜。

油灯下,他伏案疾书。

刘亚楼虽然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却从未登上过飞机。

为了尽快熟悉空军事务,他下定决心亲身体验飞行。

第一次登机时,刘亚楼强装镇定。

可飞机一起飞,他就感到天旋地转。

才飞了不到半小时,就面色惨白,冷汗直冒。

等到降落时,刘亚楼跌跌撞撞地冲下飞机,躲在角落里吐得昏天黑地。

尽管如此,刘亚楼并没有放弃。

他咬牙坚持,一次又一次登上飞机。

每次飞行都是一场煎熬,上吐下泻是家常便饭。

但他始终没有退缩。

因为他知道,作为空军司令员,必须克服这个难关。

一天,毛主席在会议间隙关切地问道:“刘亚楼,你的晕机状况好些了吗?”

刘亚楼挺直腰板:“报告主席,经过几次乘机,我已经适应多了。”

毛主席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转向身边的人,幽默地说道:

“我们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晕船,我们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晕机。用人所短,就是我的用人之道啊!”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连刘亚楼也不禁莞尔。

他明白主席的话不仅仅是玩笑,更是对他的信任和鼓励。

不准你再说这样的话

日复一日的紧张战斗,让刘亚楼的身体迅速透支。

有天晚上,他正在审阅作战报告,突然一阵剧烈的胸痛袭来。

他抓住桌子边缘,冷汗瞬间浸透了衣背。

“司令员!”

副官冲进来,看到刘亚楼脸色惨白,立即喊来了医生。

医生指着化验单,声音颤抖:

“刘司令,您的肝转氨酶高达300单位,肝脏...硬得像石头。这...这可能是肝癌的征兆。”

刘亚楼沉默片刻,站起来:

“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了。前线还在打仗,我不能倒下!”

他强撑着回到指挥部,可没过多久又一阵剧痛袭来。

刘亚楼咬紧牙关,额头上青筋暴起。

他死死攥着桌角,在疼痛中坚持完成了当天的工作。

1951年,北京,刘亚楼匆匆赶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当他走进会议室时,毛主席的目光一下子凝固了。

眼前的刘亚楼,哪还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

他面色蜡黄,两颊深陷。

一件满是补丁的旧军装,松松垮垮地挂在瘦削的身上。

毛主席心里一紧,强压下内心的震惊,开始和刘亚楼随意地聊了起来。

突然,毛主席话锋一转,问道:

“刘亚楼,你爱人翟云英怎么样了?”

刘亚楼眼中闪过一丝温柔,随即又恢复了坚决:

“主席,我让她去学知识了。如果有一天我见马克思了,她也能养活自己和孩子。”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良久,毛主席眼角有些湿润。

严肃又哽咽着说:“我不准你再说这样的话,你不能先我一步离开!”

刘亚楼被主席的反应震住了。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只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确诊了,肝癌晚期

岁月匆匆,转眼到了1964年。

北京的天空湛蓝如洗,树叶开始泛黄。

可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刘亚楼,已经无法欣赏这美景了。

命运弄人。

当刘亚楼被推进医院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注定了没有归期。

1964年深秋,北京协和医院的特护病房里,气氛沉重。

“确诊了,是肝癌晚期。”主治医生艰难地说出这个噩耗。

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南海。

毛主席听后,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刘亚楼!”

医院里,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被紧急调配过来。

可是,面对恶性肿瘤的侵蚀,这些设备似乎也显得无能为力。

刘亚楼的身体日渐虚弱,最后只能靠每天输入营养液来维持生命。

病床上的刘亚楼,脸色蜡黄,眼窝深陷。

可是,当谈到空军事务时,他的双眼却异常明亮。

几位空军将领来看望他。

刘亚楼挣扎着坐起来,声音虚弱:

“美军的U-2侦察机很厉害,你们一定要想办法对付它。还有,飞行员的教材,一定要编写好。”

将领们红着眼点头。

刘亚楼又说:

“如果我能看到完整的教材,那自然最好。如果看不到...你们就把编好的教材,放在我的墓前吧。”

病房里一片寂静,只有输液器滴答的声音。

1965年5月7日。

刘亚楼,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任空军司令员。

永远闭上了双眼,享年55岁。

消息传到中南海,毛主席站在窗前,久久不语。

他想起了多年前刘亚楼说要“见马克思”的玩笑话,心中一阵酸楚。

最后,毛主席做出了一个破例的决定:

以大将的规格,为刘亚楼举行葬礼。

葬礼那天,北京下起了蒙蒙细雨。

送葬的队伍里,有哭泣的家属,有肃穆的将领,还有许多素不相识却心怀感激的普通百姓。

墓前,摆放着一摞崭新的飞行员训练教材。

这是刘亚楼生前最后的心愿,如今终于实现。

空军的战士们相信,天国的刘亚楼一定会含笑看到这一幕。

0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