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春天,解放军军营里热闹非凡。
这一年,部队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比武,从连队到军区,层层选拔,争先恐后。
王英洲是个年轻的连长。
带着他的一连兵,整天泡在训练场上。
天还没亮,他就吹起起床号,带着战士们跑步、俯卧撑、举重。
太阳当头照,他们还在练习射击、投弹、刺杀。
直到月亮挂上树梢,才收兵回营。
王英洲对战士们要求严格,可他自己更是不放过。
跑步时,他总是跑在最前面;俯卧撑时,他总要多做几个;射击时,他的靶子上总是弹痕密集。
战士们看着连长这股劲头,也都憋着一股劲儿要超过他。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连队的训练成绩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3月里,团里搞了次考核。
一连的成绩,像是旗杆顶上的红旗,高高飘扬,名列前茅。
到了金秋十月,一连又代表全团参加师里的大比武。
这回可了不得,拿了个第一名回来。
消息传开,全团上下都沸腾了,好像过年一样热闹。
真枪实弹的演习军里组织大比武的消息传来。
师里二话不说,就决定让一连去打头阵。
这回比的可是硬功夫,军事五大全能和战术进攻,都是实打实的本事。
11月5日,天还蒙蒙亮,王英洲就带着一连的兵来到了演习场。
这回可是真枪实弹的较量,大伙儿都绷紧了神经。
演习场上,枪声不断。
地形复杂,到处都是起伏的山丘和隐蔽的壕沟。
机枪手左玉林卧在一处高地,专注地向逃跑的“敌人”扫射。
他全神贯注,耳边只有机枪的轰鸣声。
王英洲站在不远处,突然发现情况不对。
他看到几个战士在地堡下放置了炸药包,而左玉林似乎没有注意到。
王英洲立即意识到危险,大声喊叫,可是在枪炮声中,他的声音完全被淹没了。
“坏了!”
王英洲心里一紧。
他来不及多想,身体先于大脑做出了反应。
只见他如一阵旋风般冲了出去,眨眼间就到了左玉林身边。
左手一把将左玉林拽到身后,右手同时抓起了地上正在“咝咝“冒烟的炸药包。
王英洲用尽全身力气,将炸药包往远处抛去。
“轰”的一声巨响,震得地面都在颤抖。
尘土飞扬中,左玉林惊魂未定地从地上爬起来。
他这才意识到刚才发生了什么,冷汗瞬间就湿透了后背。
可是当烟尘散去,大家看到的情景让所有人都呆住了。
25岁的王英洲倒在血泊中,右手已经不见了。
“连长!”
左玉林扑到王英洲身边,声音哽咽。
其他战士也都跑了过来。
有人赶紧呼叫医务兵,有人手忙脚乱地给王英洲止血。
最后,为了生命安全,王英洲右手从手腕处截去。
巨大的挑战王英洲从医院回到部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个身体健全的军人,要成为好兵都不容易,何况他失去了双手。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叠被子,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对王英洲来说却变得异常困难。
他咬着牙,一次次尝试,终于找到了用单手和下巴配合的方法。
系鞋带更是难上加难,他练习了无数次,才能勉强完成。
拧毛巾时,他把毛巾的一头咬在嘴里。
另一头用左手握住,身体扭转,终于挤出了水滴。
作为连长,王英洲深知自己必须处处作表率。
训练场上,他需要给战士们做示范。
射击时,他用左手端枪,右臂的残肢稳定枪身,竟然还能打出不错的成绩。
每天晚上,当战士们入睡后,王英洲还在默默练习。
他下定决心要把一只手,练成两只手。
慢慢地,他发现左手的灵活性越来越强,甚至能做一些以前右手才能完成的精细动作。
游泳,曾是王英洲的强项。
失去右手后,他并没有放弃。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摸索,他找到了单臂游泳的诀窍。
在一次训练中,他竟然一口气游了1700米,震惊了所有人。
对印反击战1962年,中印边境的风云突变。
对印反击战爆发,王英洲跟随130师再次踏上了战场的路。
行军的路上,山高路险。
王英洲带领着战士们,穿越崎岖的山路,跋涉在茂密的丛林中。
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王英洲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背着最重的装备,为战士们开路。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他们坚持前进。
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
一会儿烈日当头,一会儿大雨倾盆。
战士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可是脚步从未停歇。
随身携带的干粮渐渐见底。
到最后,所有人的口粮都吃光了。
眼看战士们饥肠辘辘,王英洲急中生智。
他带着大家找到了野生的香蕉树,用刺刀挖出香蕉根。
“来,大家尝尝,”王英洲笑着说。
“这可是山里的宝贝,又充饥又解渴。”
他率先咬了一口,虽然味道苦涩,却吃得津津有味。
战士们看到连长这样,也都有样学样,啃起了香蕉根。
就这样,靠着野外生存的本领和意志,王英洲带领部队终于抵达了指定位置。
当战斗打响时,他们的状态丝毫不输给那些休息充足的部队。
战场上,王英洲如同一头猛虎。
他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作战。
在密林中,他们设伏、突击、追击,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王英洲的指挥如神,每次行动都能准确预判敌人的动向。
总是能抓住战机,给予敌人重创。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王英洲亲自带队,多次深入敌后。
他们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战斗结束时,统计下来,王英洲的部队总共击毙、击伤三百多名敌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功劳簿上,王英洲的名字,旁边多了一个三等功的记录。
但对他来说,最宝贵的不是这个荣誉,而是战友们的平安归来和祖国领土的完整。
1965年年终考核,一连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全团第一。
这个成绩,是所有人用汗水换来的。
随后,王英洲的才能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他先后被提拔为营长、副团长。
一个重大转折1975年的夏天,王英洲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
那天,他走进韩怀智将军的办公室,听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他将被破格提拔为副军长。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以至于王英洲一时难以消化。
从副团长到副军长,这跨越了4个军衔。
他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其实,王英洲的提拔并非偶然。
那时候,我国军队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虽然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却在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公陈云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战略。
王英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选中的。
他的经历、他的精神,正是军队需要的。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连长,再到副团长。
王英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即便失去了右手,他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从连长到副军长,王英洲只用了11年时间。
这样的晋升速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如果不是因为那次受伤,也许他会走得更快。
36岁的副军长,这个头衔对王英洲来说既是荣誉,也是挑战。
1988年,春风拂过军营,带来了好消息。
王英洲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位曾经的年轻连长,如今已是肩披将星的军中骄子。
转眼间到了1994年。
这一年,王英洲迎来了新的任命——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仅仅一年后,组织上对王英洲委以重任。
1995年,他被任命为河南省军区司令员。
1999年,王英洲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当他脱下心爱的军装时,内心百感交集。
从一名普通士兵,到连长、营长、团长,再到将军、司令员,每一步都走得艰辛。
虽然退下了军装。
但他知道,自己的心永远会和军队在一起。
打*印*的王英洲将军[拍手][拍手][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