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在冷战期间,出现不少宣称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不过很多都是宣布下,或者是执行了一段时间,最后就改变了。不过最后,能长时间坚持下来的只有刚果(布)。1968年,刚果(布)总统马里安·恩古瓦比通过政变上台,然后宣布建立“刚果人民共和国”,这是非洲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刚果(布)是以苏联模式为蓝本,推行企业国有化、土地集体化改革,成立唯一合法政党刚果劳动党。尽管其他非洲国家如安哥拉、莫桑比克等也曾短暂尝试社会主义,但刚果(布)的实践因其系统性而成为典型代表。不过之前混的还行,但最后依靠苏联成长,苏良解体和国际援助中断,让刚果(布)在1991年宣布放弃社会主义体制,转向多党制与市场经济。
刚果(布)其实历史过程也挺悲惨,法国在1880-1960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将刚果(布)的资源掠夺光了,导致这里的经济结构严重依赖进口。独立后,第一任总统也是亲法政策。1963年“八月革命”推翻第一任后,发现只靠西方不行,就搞了东西平衡的战略。

1960年,非洲成为美苏争霸的角力场。恩古瓦比作为激进民族主义者,选择与苏联结盟以获取军事和经济支持。苏联不仅提供资金援助,还派遣顾问指导国有化改革,帮助建立纺织厂、造船厂等工业设施。刚果(布)独立初期部族冲突频发,恩古瓦比试图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弥合民族裂痕。当时他们的受到反非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影响,《刚果革命的三条战线》提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纲领。
很多人好奇,这个刚果(布)与刚果(金)到底什么关系。14世纪建立的刚果王国涵盖现在的两个国家领土,1483年葡萄牙入侵这里让这里彻底分裂。1885年,刚果河以西划归法国,也就是刚果布,以东归比利时也就是刚果金。

法国在这里搞“同化政策”,培养本地精英参与管理;比利时搞“间接统治”,保留传统酋长制但压制教育。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让这里的矛盾和隔阂越来越深。但最后两个发展的很不同,刚果(布)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短暂稳定,而刚果(金)因蒙博托独裁(1965-1997年)及后续内战陷入长期动荡。到现在为止,刚果(布)人均收入是刚果(金)的四倍。

刚果(金)东部钴矿占全球70%,刚果(布)石油储量19亿桶。刚果(布)有34.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70%为热带雨林,刚果河与沿海平原构成主要地貌。石油、钾盐、森林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37亿桶,森林覆盖率62%。这里法语是官方语言,基本是靠石油出口、木材出口生活。
不过在祖上也辉煌过。班图人建立的刚果王国鼎盛时疆域达130万平方公里,通过铜矿贸易与葡萄牙建立早期外交,但16世纪后因奴隶贸易衰落。1910年并入法属赤道非洲,殖民者修建布拉柴维尔—黑角铁路掠夺资源,导致经济单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