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是为爱而活的人,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好和最坏的话……
说起清华大学,满心羡慕,尤其在80年代能考入清华,真的非常了不起,那时的清华学子都是人中翘楚,前途一片光明。
可就有这么一位学霸,毕业时放弃了国内的一切,远嫁到当时还很贫穷的非洲乌干达,在非洲一呆就是25年,在那里结婚、生子、养育了5个孩子,她就是北京姑娘王丽红。
王丽红1968年出生在北京,父母双职工,家里姐妹两个,从小家庭条件比较好。
父母很重视两个女儿的教育,王丽红小时候就学得特别好,中考时如愿考进了北京四中。
30多年前的北京四中是什么概念,绝对是北京当时最好的学校,完全可以和如今的人大附中相媲美。那时考进北京四中,相当于半脚迈进了清华和北大的门。
1986年,不负众望,王丽红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众多状元和尖子生中王丽红依然名列前茅,大三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清华研究生,想想有多不容易,而王丽红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90年代清华本硕毕业,可以预见将来一片坦途,父母对她也寄予了厚望,可就在这时,一个非洲小伙闯进来,改变了她的一生。
“骑着二八自行车,踢里趟廊的过来,非得自我介绍认识一下,要我的电话号码”,这是王丽红第一次见到非洲小伙苏玛的情景。
苏玛是位非洲小伙子,90年代来清华留学,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汉语。
王丽红说,在和苏玛的同学生涯中,苏玛给她讲了很多非洲的风土人情,他说他家在非洲农村,家里养鸡、养牛又养羊,又介绍非洲的朋友给她认识,又邀请看他踢足球……
相处中发现苏玛乐观、幽默又有责任心,也是在点点滴滴的相处中,她认可了苏玛这个人,同时对非洲那片土地也充满了向往。
对自己和苏玛的爱情,父母强烈反对。那时,王丽红的姐姐已嫁到日本,父母原本想着小女儿能留在身边,没想到却找了个非洲女婿。
那时的乌干达贫穷落后,又是一夫多妻制,女儿从小没受过什么苦,将来去了非洲可怎么办?
母亲想想就哭,为了分开王丽红和苏玛,父母俩把她带到了日本的姐姐家,没想到苏玛随后又追到了日本……
也是被苏玛的执着打动,最终父母默许了两人的婚事。1996年,王丽红带着大女儿和丈夫苏玛去了非洲乌干达,在非洲一呆就是25年。
到了非洲,王丽红才发现苏玛家是个大家族,父亲是当地部落的一个酋长,有14个妈妈, 40多个弟弟和妹妹。
其实,非洲和中国的生活差异真的很大,也是为了苏玛、为了爱情,王丽红慢慢地适应着,自己学着做饭,学着带孩子……
而苏玛也在尽全力地爱护着妻子、照顾着家庭。慢慢地随着几个孩子的陆续降生,王丽红适应并爱上了非洲这片土地。
也许自己会在非洲一直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没想到小儿子的一次生病,彻底改变了她的家庭,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2008年,一岁半的小儿子得了疟疾,这在中国根本不算什么大病,可在那时的乌干达,医疗条件落后,医生没办法救治。
看着小小的孩子,小手紧紧地抓着自己,忍受着病痛,被疟疾硬生生地夺去生命,王丽红满心的无奈,为啥好好的孩子会轻易死去,为啥会救不了命!
儿子的去世,让王丽红痛彻心扉,也让她想了很多,觉得自己应该要做点啥。
小儿子的离世让她经历了彻骨的痛,她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点什么,让别的家庭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
她想:如果能建一个大型的教育中心,为这个国家多培养些有用的人才,这样可能会更有意义。
想到了就去做,她要办所学校。
2010年,丈夫苏玛在首都坎帕拉,为她买下了一所中学,叫鲁扬子中学,她担任校长,教授孩子们中文。
鲁扬子中学是乌干达这的第一家可以教授中文的全日制学校,学校里有800多名学生,学费在当地处于低下水平,但是伙食却是全免的,有时为了给孩子改善伙食,她还拉来家里的牛,免费给孩子们吃。
也是在鲁扬子中学,800多名非洲的孩子,学会了知识,知道了中国,也找到了希望。
如今,25年过去了,王丽红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她说:因为自己的血肉已融进了非洲这片土地,自己也爱上了这里。
教育真的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希望自己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哪怕一点点的贡献。
同时,经过祖国多年的培养,她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知道中国,去了解中国,学会说中国话。
也许很多人不解,王丽红一个清华学霸毕业后却远嫁非洲,而今她却让乌干达的孩子们知道了中国,在非洲传播着博大和善良的中国精神,相信,这是她今后最大的梦想吧!
如今,王丽红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像网友说的,爱情无国界幸福就好,唯有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