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诸子以道家为最高,道家之中又以老子为最高,而其流失亦以老子为最大。
吾谓老子出于《易》,何以言之?因为《易》以道阴阳,故长于变。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这个道理老子观之最熟,故常欲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其言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此其宗旨在退处无为,自立于无过之地,以徐待物之自变,绝不肯伤锋犯手,真是全身远害第一法门。任何运动,他决不参加,然汝任何伎俩,他无不明白。禅师家有则机语,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答曰:“老僧只管看。”老子态度便是如此。故曰:“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他看世间一切有为,只是妄作,自取其咎,浅陋可笑。故曰:“不知常,妄作,凶。”他只燕处超然,看汝颠扑,安然不动,令汝捉不到他的败阙,不奈他何。……
“反者道之动”“君向潇湘我向秦”,你要东,他便西,“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聚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他总与你反一调,到临了你总得走上他的路。因为你若认定一条路走,他便知你决定走不通,故他取的路与你自别。他亦不作主张,只因你要东,他便西,及至你要西时,他又东了。他总比你高一著,你不能出他掌心。其为术之巧妙如此。然他之高处,惟其不用术,不任智,所以能如此。世间好弄智数、用权谋者,往往失败。你不及他深远,若要学他,决定上当。……
老子病根所在只是外物,他真是个纯客观、大客观的哲学,自己常立在万物之表。若孔子之道则不然,物我一体,乃是将万物摄归到自己性分内,成物即是成己。故某常说:“圣人之道,己外无物。”其视万物犹自身也。……
今讲老子流失,是要学者知道心术发源处,合下便当有择。若趋向外物一边,直饶汝聪明睿知到老子地位,其流弊不可胜言。
——马一浮先生《论老子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