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跪姿到半裸仕女,遇贵人玉雕的转变,揭示古人如何用玉表达信仰

桥蕤看文 2024-10-12 14:12:54

和玉大叔在工作中常常有个感觉,和田玉它不仅仅是一块石头,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中华文明的演变,也蕴藏着古人对生活、对信仰的独特理解。今天是重阳节,大叔就带大家从一个有趣的玉雕题材——“遇贵人”出发,来聊聊它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看看古人是怎么“跪”出一番文化底蕴的。

玉跪人:不仅仅是谐音梗

很多玉友第一次听到“遇贵人”这个名字,都会心一笑,这谐音梗玩得妙啊,谁不想“遇贵人”呢?这题材确实寓意着人生顺利,能得到上司赏识、长辈朋友的帮助,总之就是好运连连。然而可不是古人创造遇贵人的全部原因。

玉跪人是古代的说法,现代人起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遇贵人”。没错,通过巧妙的命名,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在那个遥远的年代,玉器还是王公贵族的专属,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出土的古墓中有大量跪姿的玉石物件。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要把人雕刻成跪姿呢?和玉大叔查了一下历史,这里面可有大学问了。在椅子还没有发明的先秦时期,跽坐(也就是像日本人那样跪坐)可是最正式、最有礼的坐姿。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商朝,帝王与大臣议事时,双方都以跽坐为主。这种坐姿不仅体现了一种平等性,更是恭敬虔诚的表现。

在古代坐姿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和身份地位。除了跽坐,还有一种坐姿叫“箕踞”,也就是两腿岔开随意地坐在地上。这种坐姿在当时可是非常失礼的,相当于现代人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一样,会被认为是粗鲁无礼的表现。

为什么古人这么讨厌“箕踞”呢?这跟当时的服饰文化有关。在裤子还没发明出来之前,无论男女都穿着袍子或者裙子,贴身的内衣还没有如今这么完善,下面可是“真空”状态。如果直接坐在地上那就很容易走光了。所以跽坐不仅仅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后来随着历史的推演,服饰的进化,裤子出现了,胡床(也就是马扎)也出现了,人们逐渐开始坐椅子、凳子,跽坐这种古老的坐姿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在一些传统的场合,比如日本的茶道仪式上,我们还能看到跽坐的身影。

也就是说“玉跪人”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对神灵的敬畏,或者记录一些重要的仪式。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遇贵人”的谐音寓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也让它多了几分吉祥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遇贵人的形象也在不断演变。从商周时期的简洁典雅,到战国时期的精巧细腻,再到汉代的生动活泼,每一个时期的玉跪人都凝聚了那个时代的审美和工艺。

现代的遇贵人几乎没有跪姿了,已经进化为一种半裸的仕女形象,虽然玉石的题材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但这一段有趣的历史教会了我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如何在简约中体现文气,在造型中彰显诗意。

玉友们,当你们欣赏一件和田玉精心雕琢的遇贵人作品时,不妨多想想它背后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是我们祖先智慧流传的结晶。

0 阅读:0

桥蕤看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