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玉友初入玉圈时,都会被网上那些看似完美无瑕的和田玉所吸引。甚至有不少朋友因此着迷,会花大价钱去追求所谓的“极品”。其实随着玩玉阅历的增长,和玉大叔知道真正懂玉的行家反而更欣赏那些带有一些“瑕疵”的和田玉。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源于对和田玉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田玉是大自然的杰作,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孕育。在这漫长的形成过程中,难免会留下一些痕迹,各种瑕疵其实正是和田玉天然形成的见证,是它独特个性的体现。
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和田玉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那些细微的瑕疵,恰恰证明了它的真实性。不过瑕疵也分“三六九等”,和田玉常见的有几种瑕疵大家都耳熟能详,棉、水线、裂纹和礓等等。各种瑕疵对玉的价值影响也不尽相同。让和玉大叔来一一为大家解析。
棉:如云似雾,亦真亦幻
棉,是和田玉中常见的一种白色结晶体。和玉大叔喜欢把它比作玉中的雪花。如果棉点细小稀疏,对玉的价值影响不大。但如果棉点密集如雪,反而可能成为玉的一大特色。如同白玉中飘散的云朵,或细腻如丝,或浓密如絮。有些玉友对棉十分敏感,认为它影响了玉的纯净度。棉其实也有一些差异,比如青海料的棉大多呈孤立的点状,而新疆山料的棉则以细小的密集片棉为主。
籽料的棉一般多分布在皮色的附近,如果深入玉肉基本上都是窜棉,那料子基本是全毁,除了手镯以外,大部分料子如果棉点细小且肉眼难以察觉,对和田玉的价值影响微乎其微。相反一些玉雕大师巧雕还能利用棉的特点,将其雕琢成飘雪、云海等意境深远的图案,化瑕为瑜,反而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裂:断裂之殇,亦可为美
玩籽料有个说法——“十籽九裂”,籽料在漫长的河床搬运过程中,难免会遭受碰撞、挤压,形成或深或浅的裂纹。一般我们把指甲抠不到的称为“纹”,抠上有明显感觉的的称为“裂”。裂纹是和田玉中最常见的瑕疵。裂纹是和田玉最常见也是最讨厌的瑕疵,如果是籽料在皮色毛孔区域的小碎裂无妨,一般也不会扩大,有些不规则向肉质内蔓延的就需要谨慎对待了,因为它们可能影响玉的结构稳定性,甚至有可能在某次磕碰中直接导致玉石碎裂。
礓:玉之硬伤,亦有妙用
礓是指和田玉偏向表皮位置,透闪石化不够或者干脆就是其他矿物质(如方解石)的石皮,如同玉肌上的疤痕。礓的存在会影响和田玉的通透度和光泽度,降低其价值。籽料最常见的是硬礓,其质地相对致密,边界清晰,可以通过雕刻去除或巧妙利用。而窜礓则边界模糊,难以去除,经常会直接内穿进玉肉,这样的礓一般没有去除的机会,是最讨厌的瑕疵之一。
然而,并非所有带礓的和田玉都一文不值,譬如一些带有红色或者黄色礓的和田玉,在雕琢的时候可以和题材融为一体,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水线:如丝如缕,亦可添彩
水线是和田玉内部呈半透明状态的细线,其生成的原理就是这块的料子在远古时期曾经断裂过,后来被地质运动又重新压在一起,新生长出的纯净透闪石,类似愈合疤痕的概念,水线就像玉中的脉络,细小的水线往往难以察觉,对玉的价值影响不大。这是所有瑕疵中对和田玉的品质影响最小的,一些粗犷的水线会影响和田玉的整体美观度,只要不在阳光下看就没那么明显,是购买过程中特别好的砍价理由。
瑕疵怎么选?不纠结搬出辩证法
瑕疵对和田玉价值的影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些严重的瑕疵,例如贯穿玉石的裂纹、大面积的礓,会严重影响玉的结构和美观度,降低其价值。但一些细小的瑕疵,例如细小的棉点、不明显的皮裂、局部的彩色礓,少许平直的水线,都对玉的整体价值影响不大,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瑕疵,有些和田玉表面打磨后会有一些细小的凹坑,这是因为和田玉伴生其他矿物质,在打磨的时候矿物质掉了就变成一个坑,有点像“挤黑头”留下的“痘坑”。
这种瑕疵虽然影响了玉的光洁度,但在某些特定的题材中,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玉大叔曾见过一件以“月球漫步”为主题的雕刻,就巧妙利用了玉料表面比较粗糙的大坑,使整个作品更未来感。
选购和田玉时,除非是腰包鼓鼓,否则很难无暇,应该学会欣赏每块玉的独特之处。就像欣赏一个人一样,我们不应该只看表面,更应该了解他的内在。一块带有些许瑕疵的和田玉很常见,或许正因为这些“不完美”,玩玉才显得更加真实、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