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评价《资治通鉴》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著作记载了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共计1362年的历史。
它详细叙述了各个王朝的兴衰成败,描绘了帝王将相们曲折的人生轨迹,为后人提供了无数的启示。
通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无法承受压力、意志薄弱的人都在早期被淘汰,而只有懂得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在阅读之后,我深深领悟到,一个人最大的本事莫过于能够忍耐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人生总有许多坎坷,而战胜困境、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两个字:忍、熬。
一、忍《资治通鉴》里记载了秦国宰相范雎的一生。
范雎年轻时在魏国大夫须贾府中做门客。
一次,他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才华出众,派人送去了十斤黄金。
须贾得知后,怀疑范雎出 卖了魏国机密,便向魏国宰相魏齐诬 陷范雎。
魏齐下令让仆人用板子和荆条对范雎暴打,打断他的肋骨,然后把他包在草席里扔到厕所里,让喝醉酒的客人朝着他小便。
然而,范雎并没有屈服,他忍耐着屈辱,趁机逃脱。
后来,秦国使者来到魏国,范雎抓住机会乘坐秦使的马车离开魏国,来到秦国。
在秦国,范雎虽然一开始没有得到重用,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才学,同时关注各国动态,为秦王提出“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最终,范雎的才华得到了秦王的认可,被任命为宰相。
《读书录》里写道:“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
人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忍耐是生存的策略,熬过艰难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真正能够成功的人,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轻易放弃,而是会默默坚持,在无声无息中积聚力量。
就像水在绝境时会化为瀑布,人在绝境中也会有转机出现。
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忍受磨难,只要生机不灭,即使被困在泥土中,也终会迎来出头之日。
二、熬只有经历过世事的磨炼,你才能将那些痛苦和困难锻造成一条向上的道路。
《资治通鉴》里还讲述了司马懿的故事。
在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司马懿和曹爽同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
由于出身于曹氏宗族,曹爽的实力原本就强大。
再加上当时的天子年幼,曹爽很快就掌握了朝野的大权,他根本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
不久后,曹爽利用天子的名义,将司马懿从掌握兵马的太尉职位上撤下,改任为没有实权的太傅。
面对这样的打压,司马懿并没有反抗,反而称病请辞,退出了权力中心。
因为他的忍让,曹爽对他放松了警惕。
然而,私下里,司马懿却在暗中积蓄力量。
他一方面与亲信同僚保持联系,掌握时局的动态;另一方面,他让儿子司马师秘密培养了三千名死士。
到了公元249年,曹爽前往高平陵祭扫时,司马懿立即发动兵变,一举摧毁了曹爽的政权。
经过十年的隐忍和准备,司马懿最终成为了这场较量的赢家。
曾国藩曾说过:“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撑持过去。”
命运赐予我们的艰难与坎坷,正是磨炼我们人格的最高学府。
现在所遭受的屈辱和辛苦,只要我们能够忍受,熬过去,就一定能够从遍地的挫折中重生。
正如俗话所说,经历事情才能增长智慧,经历磨难才能成为大人。
当我们成功熬过这些困难时,你会发现生活的种种刁难,往往是命运的另一种成全。
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为了“借鉴往事,为治理之道提供帮助”。
这个“治”字不仅指治国之道,还涵盖了修身之道。
我们应该学会在遇到事情时多忍耐一些,在处理世事时多熬一熬,不断修炼我们的身心。
请相信,即使命运将你推向深渊,只要你能够忍耐得住,总会有日出的时候,只要你能熬得住,最终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