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老河口“真金白银”打造非遗文化传承新样板

活力襄阳 2023-04-20 13:07:27

4月14日,由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推出的越调《凤仪亭·小宴》,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成功播出。这是湖北越调剧种首次走进中央广播电视台进行展示。

越调,是湖北省老河口市等地方传统戏剧,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形成于鄂豫边界,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老河口市高度重视越调保护、传承与发展,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精品培育等多方面发力,营造戏曲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为“板车剧团”扛起振兴湖北越调的大旗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政后盾。

一是政策筑基,越调保护迈上新台阶。老河口市积极落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支持湖北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要求,结合地方财力状况和资金支出绩效,将支持戏曲振兴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多方位、多层次提供财政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本土戏曲表演团体公共文化服务,扶持地方戏曲演出及特色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在购置流动舞台车、服装道具、大巴车以及服装、灯光、音响上给予资金支持,昔日的“板车剧团”已经升级为现代化的“班车剧团”,越调戏曲文化重新绽放。

二是资金保障,越调传承注入新活力。老河口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自2020年起,将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政府购买群众文化服务经费从每年70万元提高到120万元,年均安排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大力支持“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公益活动,三年来该中心巡回展演超600场次,释放传承创新活力,夯实越调振兴发展的群众基础。

三是精品培育,越调发展激发新动能。老河口市持续加大精品越调培育力度,建立重大文艺创作立项和扶持制度,积极引导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更多贴近现实、具备社会效益的新作品。近三年,老河口市财政统筹本级和上级资金支持该中心创作发展、培育引进人才累计投入达760万元,该中心的演员平均年龄已由2014年的52岁降至23岁,创作出诸如《黄河绝唱光未然》《良知作证》《徐策跑城》《伐子都》《百里丹渠》等优秀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文艺奖项,受到全国文学戏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

在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下,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文化传承活动,融合“一镇一品”的发展态势,以公益演出、越调公开课等形式,老河口市探索“传承基地—戏曲中心—乡村社区”共建共融的文化新路径,将本地特色越调文化下沉推广到各镇、村,激发乡镇文化站发展新动能,用“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打造出湖北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老河口样板。(老河口市财政局:杜俊涛 王盼盼)

来源:襄阳市财政局

编辑:李韶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