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曹操后代,曾大力推行“印刷体”,被誉为“晚清第一罪臣”

三余书社啥 2024-08-01 03:08:35

“书圣”王羲之曾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在古人看来,写字一味追求匀称规范,容易失去生命力、灵活性,呈现僵硬呆板之态,不能算入“书法艺术”的范畴。

例如现代人推崇的“印刷体”,每一笔平直整齐,恨不得用尺子比着,写成一条直线,完全没有自然畅意、随性灵动之美,十分乏味无趣,甚至误导不少初学者,将其奉为“正道”,常年练习“印刷体”,彻底拘束了创造力。

那么“印刷体”危害如此之大,为何能风靡书坛呢?在当代人看来,“印刷体”由网络大师创造,戳中了当代学者基本功薄弱的特性,大家无法参透“古法”,只能学习简单、浅薄的字帖,所以“印刷体”备受世人推崇。

然而,上述内容仅是原因之一,真正的核心因素,来自于清代一位“罪臣”——曹振镛,名怿嘉,号俪笙、秀溪,诞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家世颇为显赫,乃“枭雄”曹操的后人。

自幼接受良好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尤数书法功力颇高,曾临摹沈度、董其昌、文征明等人的法帖,领悟古人的沉着流美之风,同时受时代影响,曹振镛对于“印刷体”的前身——“馆阁体”也颇有研究。

再加上他本身参加科考,花费大量时间练习“馆阁体”,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考中进士,嘉庆帝上任后,官职从户部尚书,一路上升至军机大臣,亦曾受嘉庆帝委托,担任了3个月的“代理皇帝”,之后成为道光帝的老师。

由此可见,曹振镛在官场多受重视,据说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皆在模仿他的书法、诗文,而且曹振镛为了稳固自身地位,一直顺应君主要求,例如明、清时期,朝中加强科考制度的管理,推行了“馆阁体”,他随之提出“方光乌”主张。

大概意思是,书法需要方正、光洁,墨色浓郁乌亮,这一描述与“印刷体”、“馆阁体”毫无二致,皆在追求匀称、方正之态,缺乏灵活丰富的变化,所以说他大力推行“印刷体”,丝毫不会夸张。

当然曹振镛这一主张,败坏了传统“古法”,受到世人抨击,例如葛虚曾批判曰:“但作字齐整无破体者,即置上第,若犯一帖字,即失翰林。海内承风,殿体书直成泥塑,上习茸,厌厌无生气,皆曹振镛所造成也”。

不过分析曹振镛自身的书法,却没有太强的“方光乌”风格,其大字行、楷书宽博恢弘、浓厚坚实,似有颜真卿的“大将之风”,虽然形态、笔画舒展雄浑,气韵却毫不轻浮、夸张,一派古拙沉穆之象。

可惜曹振镛一生左右逢源、讨好帝王,举荐了一批庸才,差点导致大清灭亡,历史评价不高,被世人誉为和珅之后的“晚清第一大罪臣”,从此被书坛除名,如今传世字迹偏少,名号也鲜有人知。

您对曹振镛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三余书社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