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联想与柳传志,别让偏见掩盖真相

鸿树和趣事 2025-04-07 20:23:03

最近,网上有人评论说柳传志第一步是把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还被捧为“教父”;第二步靠贸易赚钱,说他是“倒爷”。这些评论听起来满是反话和质疑,可事实真就如此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以正视听。

先说说联想的创立背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创立了联想的前身——计算所公司,柳传志是其中的一员。在那个计算机还是稀罕物,且大多是纯英文界面的年代,联想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倪光南开发的汉卡技术解决了汉字输入和显示问题,与电脑捆绑销售,才打开了市场,让联想得以迅速发展。可以说,早期联想的崛起,技术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企业的发展,柳传志提出“国有民营”战略,推动联想的改制。这一过程备受争议,有人质疑他侵吞国有资产。从公开资料看,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北京联想、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和香港导远公司合资,原始股本90万港元,三家各出资30万港元 ,中方两家国企共持股67%。后来香港联想增资扩股,港商投入10万港元,却获得大量股份,背后是北京联想借款给港商,这一操作确实容易让人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

但换个角度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国企都在探索改制之路,目的是为了激发企业活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联想的改制或许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但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意义。例如,1993年联想成立职工持股会,老职工拥有35%的分红权,到2001年员工持股政策开放,员工用分红积攒下来的现金购买股权,35%的分红权变成了股权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2009年,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以27.55亿元买入中科院挂牌转让的29%联想控股股份,进一步推动联想股权民营化。柳传志强调这对“lenovo”品牌在国际业务有好处。从结果看,联想通过一系列改制和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在电脑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积累了经验。

再看联想的发展模式,有人说联想靠贸易(倒爷)赚钱,走“贸工技”路线,没有技术和工业。不可否认,联想在发展过程中贸易业务占比较大,“贸工技”路线也与华为等坚持“技工贸”的企业不同。但联想并非没有技术研发,它在电脑散热技术、外观设计等方面有不少专利,也投入资金进行研发。而且,联想通过并购IBM的电脑业务、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实现了国际化布局,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实力。

柳传志被称为“商业教父”,也并非浪得虚名。他带领联想从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世界500强企业,在企业管理、市场拓展、国际化战略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他对中国企业界的影响,不仅在于打造了联想这一品牌,还在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为中国商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看待联想和柳传志,我们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改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要承认联想在企业发展、国际化进程中的成就;既要认识到联想发展模式的特点,也要肯定柳传志在商业领域的贡献。不能仅凭片面之词,就给联想和柳传志贴上负面标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企业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教训,推动中国企业不断进步。

0 阅读:0

鸿树和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