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威现在最高端的手机传感器型号分别为SC580XS和SC585XS,两者基础参数皆为1/1.28英寸、5000万像素、1.22微米,支持全像素全向对焦和 DCG-HDR,全像素输出帧率皆为30fps。
此外,这两者在光线充足情况下皆可切换至局部“2×2 OCL”对焦,从而大幅降低运行功耗。
思特威还拥有一种名为 SFCPixel 的专利技术,其通过巧妙设计将源极跟随器(即放大晶体管)放置到更接近光电二极管的位置,从而实现更高的灵敏度以及更出色的暗光成像效果。
这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SC580XS基于22nm工艺打造,而SC585XS的制程则是28nm工艺。
综合来看这两款大体就是豪威OV50H的思特威特色版本,三者在底大小差不多的情况下,还共同拥有高动态范围、低读噪、全像素“2×2 OCL”设计、低功耗等技术特性。
另外,思特威在股权结构方面对于华为而言较豪威优势很大,前者的大股东不仅有创始人团队还有国家大基金和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反观后者则仅由韦尔股份资本绝对控股。
而且思特威作为安防CIS这个细分赛道的霸主,其在手机端的知名度远逊于豪威;这时候若想快速切入高端手机CIS赛道,那最有效的方案就是搭乘华为这艘巨舰共同破浪。
至于豪威这边,最大的可能性就是OV50H,因为OV50K的产能早已被荣耀抢完。
而且华为既然能在 Pura70 Pro+ 上公开OV50H信息,再加上 OV50K 早已被荣耀公之于世,那么华为就没理由在 Mate70 Pro+ 上对主摄传感器进行加密处理。
最后顺道再介绍,大概率为华为红枫镜头传感器供应商的CIS性价比之王格科微。
2,隐形冠军格科微经常看手机拆解的朋友对于格科微应该都不陌生,因为那些海量的200万像素凑数镜头传感器很多都源自格科微,凭此其在2021年和2022年还曾夺得全球CIS出货量第一的桂冠!
另外相较于2017年才创立的新兴国产力量思特威,格科微是在2003年便开始创立的国产老兵。而且和豪威初创时一样,格科微刚开始也是从PC摄像头领域尝试切入,此后在2007年才正式进入手机传感器领域。
同时格科微也是技术起家的代表,凭此其不仅在起步阶段就赢得了中芯国际CIS生产工艺线的独家合作资格,后来还凭借其独家的COM封装技术优势与索尼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格科微还非常具备战略眼光,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自建半导体工厂事业,并专注于独家的单芯片技术,意欲打通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环节从而真正把控自身命脉。
说到格科微的单芯片技术在技术上确实是有独到之处,其通过独创的FPPI技术,成功解决了适合高温退火工艺的像素层与不耐高温的电路层之矛盾关系。基于此特色设计,便可避免传统堆栈式结构因电路层发热而导致的像素层暗电流噪声增加问题。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单芯片技术显然无法解决像素结构与逻辑电路的制程工艺矛盾关系,同时由于处于同层的逻辑电路规模受限问题其读出速度也明显低于友商。
例如格科微最高端的GC50B2传感器,看起来其基础参数1/1.56英寸、5000万像素、1微米,以及所支持的 DAG-HDR 技术等特点,俨然就是索尼IMX906的翻版!
但这款传感器的全像素输出帧率只有15fps,这仅为索尼、三星、豪威三巨头同档传感器的一半水平!而且受限于像素结构与逻辑电路的制程工艺掣肘关系,格科微的单芯片技术如今依然没能孕育出更大像素尺寸的大底传感器。
当然,利弊问题说到底还是取舍的艺术,结合格科微刚起步的晶圆制造能力来看更具成本优势之单芯片技术确实是最佳选择,如今这项技术已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商用成绩。
3,未来展望相较于知名度早已打响的豪威来说,思特威和格科微的名字在很多手机用户眼中都是非常陌生之存在,而实际上这两支国产奇兵在CIS出货量方面皆为全球领先。
只不过这两家的出货主力皆集中于单价偏低之中低端传感器,所以在每年以CIS收入规模计算市场份额的全球排名中这两者排名都比较靠后,并因此始终隐藏于民众的品牌认知深水线以下。
但随着制裁后时代的国产产业链强势崛起,以及国产CIS老大哥豪威在高端手机传感器领域的先发示范指引,相信思特威和格科微往后在手机端之冲高必将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