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11月8日,广州新增例本土确诊病例和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说实在的,猛地一看这数字都直接飙至三位数,在广州还是很少见。
广州疫情最严重的海珠区发布最新通知,全区「静默」延续多4天,直到11月11号。
此番疫情,海珠静默算得上是疫情三年来,广州最严重的一次了。
新增过千,延迟静默时间......
如此这些,广州人依旧表示很淡定。
广州人是这样理解这次疫情的。
广东疫情严重,广东的只觉得广州严重,广州的只觉得海珠区严重,海珠的只觉得鹭江严重。
淡定的背后是对广州的信任。
这份信任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年底疫情在全国各地开花,为何说广州防疫依旧可以相信呢?
这与广州如实公布病例莫切相关,确诊多少报多少,并且通报病例时,力求精确到门牌号。
因为广州深知,隐瞒非但不能粉饰太平,而且还会失去广州人的信任。
失去了信任,会妨碍到后续防疫政策,舆论上是更是众所纷纭,各种猜测四起。
大家心里面都是明镜似的,如果真的没有确诊病例,那为何还要静默、居家?
所以呀,试图以蒙骗过关,绝对是下下策。
引来批评是轻,错误防疫导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健康才是大事。
在如实通报情况这一点上,你永远可以相信广州。
广州人务实的态度始终如一,还来广州人一如既往的支持。
因为广州明白,只有真诚才能换来理解和配合。
01
广州心里“有数”!
防疫是为了防病毒,不是妨碍就医。
在封控封控管控区,封控管控区透析患者、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广州“有数”!
目前封控、管控区内有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889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74人、严重基础疾病者234人(含血液透析患者)、孕产妇1584人、残疾人1692人均予以落实服务保障。
广州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全面摸查封控、管控区域内透析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病人等特殊群体的就诊用药、生活等基本需求,统筹安排给予解决。
说点令人欣喜的事情,广州两位次密接孕妇顺产宝宝。
陈女士在生产过程中,因胎儿较大,出现了难产征兆。
产科医生、3位助产士和儿科医生指导陈女士呼吸用力,安抚情绪,密切检测胎心。
在一次又一次鼓励下,陈女士顺产分娩下一健康女婴,体重3.9千克,母女平安。
与陈女士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刘女士。
刘女士身处广州某封控区,近日因胎膜早破被紧急送医救治。
万幸的是,一切都有惊无险,刘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女婴,母女平安。
隔离病房新生命的诞生,在温暖人心的同时,也激励着大家对生命的守护。
02
成人高考如期举行
单日新增破两千,广州非但没有一封了之,而是选择让成人高考如期举行,并全程提供服务,准备预案。
在海珠区报名考生有1.56万人,考点23个,考场526个。
今年成人高考期间,广州市海珠区正在实行临时交通管控。
考试如何到达考场?如何破局?
方法总比困难多。
公交专线、出租车、网约车、地铁、共享单车......
配齐交通工具,确保各个考点的运输力量,各车站安检点也为广大考生开通“绿色通道”......
交通、就医、住宿都可以求助热线,总之就是我负责后勤保障,你只需认真考试就好。
01
参与
本轮疫情,海珠区新增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客村、康乐、鹭江片区的城中村。
直接放图,大家感受一下。
密密麻麻地挨着,几乎不留半点缝隙,到处都是握手楼。
单看图片,也可以感受一下这里的人口密度。
确诊一例,就要进行大规模流调,加之海珠区是服装市场的聚集地,人口流动大,流调难度瞬间飙升。
可疫情就是追着时间跑,得加足流调员,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场时间赛跑。
这时,中山大学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到了海珠区流调工作,只为尽快溯源,为疫情添一份力。
20分钟内,就集结了82名公卫学子组成流调志愿队。
不到1个小时,学生志愿者们在北校园临时流调中心全力以赴投入到电话流调和信息分析工作中。。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水杯就是一个“主阵地”。
电话打到发烫没电了,换台手机继续打。
志愿者轮番上阵,在短短的一两周时间内,完成了这场流调。
300余名病例的个人基本信息、隔离酒店和航班情况;
梳理9000余条病例轨迹;
处理重点场所接近700个;
跟进密接者接近7万人次,次密接若干人次。
这些信息的收集,也将助力广州卫健委更好地落实精准防疫,争取更早地战胜病毒。
......
无论多严峻的疫情,你永远可以相信务实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