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从土耳其带回来几个乌军军官,这些人是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被俘的,包括:
“亚速营”指挥官普罗科彭科、海军陆战队第36旅指挥官谢尔盖·沃林斯基、国民警卫队第12旅旅长丹尼斯·施莱格、“亚速营”军官奥列格·霍缅科、摄影师兼战士德米特里·科扎茨基。
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便是普罗科彭科,此人曾获得过“乌克兰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这是乌克兰的最高荣誉。其实这几个人被送到土耳其后,泽连斯基一直很关心,曾派自己的妻子去看望过他们。
被捞回的军官
为了捞回这几个人,泽连斯基可谓不惜一切代价。
与他们一同被俘的大概有2000多名官兵,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谈判,最终乌克兰用梅德韦丘克以及包括几名俄军飞行员在内的55名士兵交换回215名战俘。
但根据双方协定,“亚速营”指挥官普罗科彭科等5名军官必须送往土耳其,并且要等战争结束后才允许他们回到乌克兰。条件虽然苛刻,但乌克兰答应了。
尤其是梅德韦丘克还是普京女儿的教父,按照乌克兰方面的说法,当初俄军攻打基辅其实就是想推翻乌克兰政权,用梅德韦丘克取代泽连斯基。
当初只要他一退出基辅,俄罗斯的设想就很可能实现。放走梅德韦丘克,无疑是放虎归山,给自己埋下一颗地雷。但泽连斯基还是答应了。
埃尔多安向来老谋深算,两面通吃,要说服他违反与俄罗斯的协定必须要给足利益。埃尔多安态度大变,不仅放人,还公开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背后,乌克兰必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俄罗斯答应放人,为何又不准他们回乌克兰?泽连斯基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他们带回乌克兰?
普罗科彭科
与俄罗斯有血海深仇普罗科彭科金发碧眼,一眼看过去与正宗的乌克兰人略有差别,其实他的祖籍是芬兰。一个芬兰人是怎么跑到乌克兰的?这就要从二战时期的苏芬冬季战争说起。
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一条秘密条款就是划分势力范围,芬兰被划给苏联。
苏德瓜分波兰之后,苏联着手完善北方防线。芬兰与苏联接壤,距离苏联的军事重镇列宁格勒只有32公里,机械化部队一个冲锋就能打过来,这让执着于建立缓冲区的苏联人寝食难安。
苏联认为敌人很可能从芬兰打进来,于是与芬兰谈判,提出芬兰应该把卡累利阿地峡的国境线向北移动40公里,同时把汉科半岛租给苏联30年,双方共同防卫芬兰。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愿意割让两倍土地。
这笔买卖看起来芬兰大赚,但卡累利阿地峡比较特殊,这里遍布湖泊和沼泽,地形险要。芬兰在此建设了完备的国防线,一直将其当作南部屏障。芬兰放弃这块地区无异于将自己的命捏在苏联手里,自然不能答应。
于是两国爆发了战争,苏联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凭借深厚的家底赢得战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地盘。
普罗科彭科的爷爷便是卡累利阿人,也参加了苏芬冬季战争,他的家人都不幸在战火中丧生,家乡也被划给苏联。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无比凄惨。
冬季战争
照苏联的传统做法,占领一个地方先把原住民流放,然后把自己的人迁过去。就这样,普罗科彭科的爷爷来到了乌克兰。
虽然乌克兰也曾是苏联的一部分,但毕竟不是主体,况且普罗科彭科生长在乌克兰,所以他继承的是对俄罗斯的仇恨。
普罗科彭科在接受采访时说:“保卫乌克兰有个人因素,感觉就像继续了与爷爷同样的战争,只是在另一个战场……你能想象失去家人是什么感觉吗?他所有的兄弟和亲人都死了……”
普罗科彭科是名90后,并没有上过军事院校。他毕业于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学的是德语和英语,这为他日后晋升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亚速营”里有部分国际战士,用英语方便交流。
普罗科彭科的爱好是踢足球,是一名守门员,并且还是极右翼的迪纳摩足球俱乐部的成员,这也是他加入“亚速营”的原因之一。“亚速营”的前身是哈尔科夫冶金工人足球俱乐部的一个狂热球迷组织,称为“82教派”。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相继爆发亲俄分裂活动,这股势力还蔓延到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等乌东城市。
事发后,“82教派”成员占领了哈尔科夫的地区行政大楼,充当当地的自卫部队,与分裂势力对抗,并挫败了分裂行动。官方看这批人还有两下子,便把他们组建成名为“东部兵团”特别任务巡逻警察,隶属于内政部。
学生时期
拒绝向泽连斯基敬军礼顿巴斯战争爆发后,由于装备落后、人心涣散、指挥不当等原因,乌克兰正规军打得很拉胯,于是民间一些人士自发组织志愿部队与分裂势力作战。乌克兰当局为了利用民间力量,批准他们成为准军事部队,但仍然是志愿性质。
正是此时,“82教派”的骨干成员在别尔江斯克正式成立了“亚速营”,后来该组织吸收了一些极右翼成员,还使用与德国纳粹相似的符号,因而其备受争议。但他们更像是国内极端民族主义者。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由于“亚速营”最初是民间志愿组织,未得到官方的支持,而是由乌克兰寡头资助,其中就包括犹太亿万富豪科洛莫伊斯基。一名亚速副指挥官曾因发表反犹太主义言论而被免职。
普罗科彭科也于2014年加入“亚速营”,“亚速营”最初组建时是营级规模,虽然后来逐渐扩编成旅,但习惯上仍称呼“亚速营”。
2014年5月,“亚速营”被调往马里乌波尔,毕竟是民间组织,他们起初配备的都是轻武器。除了两次在马里乌波尔击退分裂势力外,在参加正规军对顿巴斯地区的进攻时表现并不好,还受到了批评。
事实上,根据后来普里戈任的说法,这时候瓦格纳集团已经进入顿巴斯地区作战,只是没有公开身份。不论作战经验和武器装备,他们都能碾压乌克兰军队。这也是乌军打了数年都无法收复顿巴斯地区的原因。
2014年11月,乌克兰当局将“亚速营”升级为团,纳入国民警卫队编制。此时“亚速营”才成为正规部队,得到官方支持,装备了一些重武器,并得到了相应的训练。期间双方打打停停,“亚速营”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了两次停火协议,“亚速营”被调往后方整训。普罗科彭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在部队进步很快。他从普通士兵做起,仅用了三年时间,便升级到“亚速营”指挥员。
2017年9月,前任指挥官因当选国会议员离开部队,普罗科彭科接任,成为乌克兰武装部队最年轻的旅级指挥官。由于有寡头支持,整训期间他们能购买一些北约装备,还受到北约教官训练,脱胎成一支北约化的部队。
2019年,乌克兰举办纪念马里乌波尔战役胜利5周年阅兵,在阅兵式上泽连斯基向普罗科彭科颁发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但普罗科彭科却拒绝向泽连斯基敬军礼,这一幕引起了很大争议。
后来普罗科彭科解释说,这是一枚颁发给平民的勋章,所以不用敬军礼。其实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认为政府前期对“亚速营”支持不足,使其伤亡过大。另外,普罗科彭科一直对政府停火不满,认为这是对分裂势力的纵容。
由此也可以看出,具有极端民族主义色彩的普罗科彭科立场是非常坚硬的。
血战马里乌波尔俄乌全面冲突爆发后,“亚速营”回到自己熟悉的战场,此时的马里乌波尔已经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对于乌克兰来说,只要守住马里乌波尔便成封锁俄军由克里米亚到顿巴斯的陆路交通,威胁克里米亚大桥。另外这里还是乌克兰的钢铁生产基地,能够提供大量军事资源。
而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的口号之一便是要消灭“纳粹势力”,“亚速营”驻防的马里乌波尔自然是他们进攻的重点。
为此俄军出动了重兵,包括第58集团军、第150步兵师、第810海军步兵旅、车臣北方营、第3特战旅以及顿巴斯民兵部队等,大概有4万人。
俄军吸取了车臣战争中打巷战的教训,在进攻马里乌波尔时,并不像进攻其他城市那样“温和”。往往先用重火力进行覆盖后才用坦克掩护步兵进攻,铝热弹、温压弹各种重武器都用上了。
马里乌波尔的守军包括:第36海军陆战旅,第17坦克旅、国民警卫队第12旅和“亚速营”,兵力总计8100人。他们占据地形优势,加上有西方国家援助的“标枪”等反坦克武器,战争初期给俄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俄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马里乌波尔进攻,乌军自恃有坚固工事一开始并未打算撤退。不料俄军很快就突破了外围防线,将乌军团团包围。
俄军冲入市区,他们最初的重点目标是乌克兰海军陆战队驻守的伊利奇冶金厂。由于接连取胜,俄军显然低估了乌军抵抗的决心,遭到顽强阻击,很快便被赶出市区。
于是俄军重新调整部队,用炮火开路,挨家挨户争夺,绕过伊利奇冶金厂缓慢推进,将其与亚速钢铁厂分割包围。被分割后短板显现,乌克兰海军陆战队弹药不足,“亚速营”也无法提供支援,局势急剧恶化。
第36海军陆战旅旅长巴拉纽克决定分散突围,他似乎并没有获得上级的同意也未通知“亚速营”,所以谢尔盖·沃林斯基少校拒绝了旅长的命令。
亚速军官
巴拉纽克带着大部分士兵突围,但他们大多数被俘。仅有一个十余人的小分队乘坐坦克成功突围,随后步行175公里回到友军防区。
旅长走后,谢尔盖·沃林斯基少校接替他指挥,带着少部分人突围到了“亚速营”所在的钢铁厂。这也是为什么泽连斯基把谢尔盖·沃林斯基捞出来,却没有管原旅长原因。他擅自突围白白损失了大部分兵力,还使“亚速营”侧翼受到威胁。
乌军残部被全部压缩到亚速钢铁厂内,这是苏联时期建设的工厂,地下有完善的工事和生活设施,据说可以抵抗核弹攻击。所以尽管形势不妙,普罗科彭科仍然坚持抵抗。
为了支持“亚速营”,泽连斯基也下了血本。用仅剩不多的MI-8直升机为马里乌波尔运送补给,这项行动代号为“空中走廊”。MI-8直升机运送医疗物资和武器装备,在夜间超低空飞行,躲避俄军雷达,进入马里乌波尔,并将“亚速营”的伤员救走。
据乌方报道,从3月21日到5月11日,15架直升机和45名机组人员执行了7次救援任务,其中6次成功,3架直升机被击落,造成23人死亡。俄军发现,加强了戒备,无奈中断。
随后,俄军不断用飞机和大炮轰炸亚速钢铁厂,使大量乌军伤亡,他们被围困在钢铁厂地下,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局面越来越艰难。
泽连斯基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企图用谈判的方式将“亚速营”救出。普罗科彭科的妻子还成立了一个营救组织,带着十几个家属跑到意大利去找教皇,希望他出面协调。但这些都无济于事。
最后,军方认为短时间无法解围马里乌波尔,只能下令“亚速营”放弃战斗。最初,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亚速营”坚持不住一个星期,但他们坚守了82天。尽管战役以失败告终,普罗科彭科和“亚速营”展现出不屈的意志,迅速成为乌克兰家喻户晓的英雄。
马里乌波尔战役中的俄军
尾声:综合以上描述,不难看出泽连斯基不惜一切代价要捞出被俘军官的原因大概是以下几个:
1、提振士气。当前乌克兰的大反攻进展较慢,困难很大,刚训练完成投入战场的部队经过这段时间磨练,已经锐气大减。这样关键的时刻,就需要为部队注入更多的精神动力。
被俘虏“亚速营”和其他部队的军官,曾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抵抗,成为国家英雄,他们是乌克兰坚决抵抗的象征。泽连斯基不惜一切代价捞他们就是想告诉前线将士,政府不会对坚持抵抗的人不管不问,给部队打了一剂强心针。
2、扩编部队。前不久乌克兰传出新一轮动员的消息,除了补充前线外,自然还会训练新的部队。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普通士兵通过短时间训练就可以拉上战场,但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还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这一次捞回来的有3个旅级指挥官,如果全部配套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出三个可以立即发挥战斗力的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指挥官绝对是一支部队的灵魂,能决定一支部队的高度。
抗战前期的淞沪会战,国军精锐部队有的经过三四次补充,兵员几乎换了两波。但只要骨干还在,即便是新兵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仍与之前没有太大差距。
3、马里乌波尔方向的进攻。从当前种种迹象来看,乌军大反攻的目标应该是先收复东部沿海地区,切断从克里米亚到顿巴斯的陆上交通,这一地区中的重点又是马里乌波尔。
这批被俘的军官,尤其是“亚速营”的军官从2014年起就在这一地区活动,对地形和环境再熟悉不过。如果届时由他们来担任攻坚任务,必然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