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第一个单元《妈妈的遥控器》里,有一句特别令人窒息的台词:
“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剧情讲述的是,一个单亲母亲掌握着孩子小伟的人生遥控器。
只要小伟做出的行动和妈妈的想法不同,她就会摁下按钮倒转时空,让小伟回到过去,直到小伟按照妈妈的想法去做。
小伟逐渐感到窒息,开始一次次的反抗,沟通未果,他就通过自杀希望自己逃脱这种控制,但是他妈妈却不在意,因为可以用遥控器无数次的让他复活。
最后,小伟精神崩溃,他的妈妈却说:
“妈妈这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能争气一点?”虽然现实中没有这么科幻的能力,但是也不缺小伟妈妈这种类型的父母,以爱为控制,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他们从来不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和孩子共同进步,与其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不如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
责任转移:忽视人的思想独立性
其实很多父母总是会说:“我对孩子要求严格,是因为想让他成才,我为他好。”父母爱子的拳拳之心,我们不可否认,但是爱孩子有很多种方式。
爱孩子,所以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他们成龙成凤。对孩子有期望是正常的情感,但是有些期望却有强加的意味。
例如“把所有希望寄托给孩子,让孩子走向成功,实现阶层逆袭”,这到底是孩子的愿望还是父母自己的愿望?
总有人说:
“不努力不行,很多时候孩子努力的终点只是别人的起点”;
“阶级的不平等是会累计叠加的”;
“我都吃过这样的亏了,不能让孩子再走错”诸如此类的话。
这话并不错误,但是核心点在于,孩子的意愿是什么?
实现阶层逆袭,如果是孩子的愿望,那就无话可说,但是如果是父母自己的愿望,为什么要把责任嫁接呢?
这是一种责任转移。
且不说当今社会还并未阶级固化,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忽视了孩子的自我思想。
从心理层面深挖,忽视孩子的自我思想,其实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而不是把他当作独立的个体。
“因为孩子是我的,所以他必须......”,这种思想的存在,本质上忽视了人类的独立性质。
孩子成为“你的孩子”之前,他首先是个人,这是他的自然属性,独立的人就会有独立的思想。其次他才会有社会属性,是“你的孩子”。
如果只看到孩子的社会属性,强加自己的思想,那么孩子到底是“你的孩子”还是“你”?
就算从汉语言角度来说,“你的孩子”中“你的”也只是形容词,主体是孩子。
他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应该将“你的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沟通。
如果你想实现阶级逆袭,那就靠你自己,因为这是你的人生意愿。
而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之路。
包办教育:经验主义下的强权与控制
今年中秋档有一个关于父母和孩子的喜剧电影——《抓娃娃》。
讲的是一对富豪夫妻,为了实现“孩子艰苦学习,努力实现人生梦想,获得人生的成功,然后继承家族产业”的想法。
隐瞒自己的富豪身份,住在漏雨的家里,刻意营造艰苦的环境,让孩子“从逆境中生长”。
最后孩子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楚门世界”里。
不仅所有的街坊邻居是安排好的各种科目老师,走在路上问路的外国人是为了培养他口语的外教,甚至连自己最爱的“奶奶”,也是配合演戏的教育专家。
想到自己因为“奶奶”的去世而情绪崩溃,自己前20年的人生是父母的演戏,孩子的世界塌了。
这个电影虽然是喜剧,但他明显有一个悲剧的核心——控制型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剧中的父母为了让孩养成美好品质,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全包式的包办教育,带来的就是孩子对于人生真实性的质疑。
就像剧里演的那样,再专业的教育老师,再高级的营养专家,也比不上一家人一起捡瓶子的快乐。
因为那种快乐是真实的,而控制教育的过程再优秀再专业,结果也一定是惨淡的。
其实控制型教育方式体现的是:人类总受经验主义的影响。
这类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更明白社会中的道理,经历的比孩子多,更知道社会中的“弯路”。
这种心理体现的是极端的强权和控制欲,父母对孩子天然的有掌控感,但是这个程度却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鸡娃不如鸡自己
无论是《妈妈的遥控器》中母亲对孩子的掌控欲,还是《抓娃娃》中的包办教育,其核心都是——阉割孩子的思想。
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中写到:
“每个父母多少都会想在子女身上矫正他过去所有的缺点。”这种想法越强烈,就越是会把孩子当成工具。
但是一个家庭,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认知层面,父母首先不能放弃的就是对自我的要求。
当父母对孩子有很多条条框框,很多期待展望时,他们却忘了,自己在家庭中,“父母”是角色,他们本质也是独立自主的人。
作为人,应该是有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要求的。与其把自己的期待和展望寄托给孩子,不如自我实现。
让孩子实现父母的梦想,不仅自私,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你怎么就能确定你的孩子一定会实现你的愿望呢?
但是如果自己实现,本质上是更高效的。
因为父母确实比孩子有更多的社会经验,自己的内驱力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都无法实现,那么何必让孩子重蹈覆辙?
聪明的父母完善自己,与孩子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共同进步。
可以作为指导者指点孩子,却不能作为主导者掌控孩子。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父母也是独一无二的。
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会尊重孩子,也懂得自我欣赏,看到自己的价值。
总有人说:“孩子就是我的希望,是我的全部,有了孩子我只专心培养他。”但是有了孩子,并不是你实现人生价值的终点,孩子也不能代表你的全部,“鸡”娃不如“鸡”自己,自己的人生价值靠自己实现。
不要居高临下,做孩子的主人,要做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