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为了工作牺牲生活吗?反过来说,你为了生活会拼命工作吗?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的人,你就是劝他爱惜身体,他不一定会听你的。有的人,你劝他去好好工作,他也不一定会听你的。
前段时间,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妻子陈婷发文称,不支持张艺谋当冬奥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并讲述了张艺谋为了开幕式忙碌准备和辛苦工作的状态,表达了作为家里人的担忧,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张艺谋可以说是人生的大赢家,七十多岁了,金钱、名誉、美女等等。他对名利不一定有狂热的追求,对基本的人欲也不一定有更强烈的需要。但是他为什么还会去参与冬奥会的开幕式呢?假如张艺谋不去参与冬奥会开幕式,将会发生什么?
如果劝张导演不要这么拼命地工作,有用吗?他是为了生活吗?为了名誉吗?
这时我想到一句最讨厌的语录:比你优秀的人都这么努力,我们凭啥还不努力。
在中国有一部分群体叫“工作狂”,在别人眼里全是努力奋斗,在他的眼里全是热爱。
张艺谋因为热爱,靠卖血得到人生第一台相机——海鸥4型相机,他把自己封闭在宿舍里,把窗户遮得严严实实,给照片做显影。
28岁的张艺谋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因为年龄偏大,被同学嘲笑和孤立,因贫穷买不起摄影书,他手抄20万字。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在成绩单上名列前茅,作品频频出现在摄影展上。
他一口气拿了十个,中国电影界最具含金量的金鸡奖。他还是世界上首位“双奥”总导演。
他曾说过:我不愿做悬于天际的恒星,而宁愿像流星那样,虽转瞬即逝,却放射出它全部灼目的光芒。
在冬奥会准备期间,张导演把每一天都安排得很满,除了睡觉,有时还不睡,半夜工作到天亮,吃饭也很少,在身体极度需要休息的时候还要走5公里暴汗才罢休。
你说张艺谋导演不缺名利不缺金钱,七十岁的他为了什么?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张艺谋,也不是每个爱好电影的人都有张艺谋要的好命。
有句话说:吃不了工作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如果生活中没有钱会怎么样?孩子的上学花销、老人的养老看病花销、我们与爱人的日常生活花销……
如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想问一句,你会为了工作牺牲生活吗?
著名的央视主持人倪萍老师,可谓是辉煌半生,坎坷半生。
24岁那年,她凭着优秀的工作和演技,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1988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成为“央视一姐”,主持了十三年春晚,获得多年“星光奖”最佳主持人奖。
1999年那年春晚前夕,倪萍的儿子被诊断出先天性白内障。从此这个优雅的“央视一姐”,踏上了一边为儿子四处求医,一边为给儿子看病来回奔波赚钱的道路。
只要片酬超过往返美国的机票,她就接下工作。《美丽的大脚》《最浪漫的事》《雪花那个飘》《大太阳》就是倪萍为了给儿子赚钱看病出演的影视作品,并且还获得了很多奖项。
她肿胀的腿脚和臃肿的身材,我们能想象到,这位曾经的优雅的“央视一姐”,众多男人的“梦中情人”,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和坎坷!
如果命运不济,你会为了工作牺牲生活吗?
去年5月11日全国人员数据公布之后,有一个词迅速在全网传播开来——“躺平”。本以为会带来许多有关于躺平原因的分析、判断,却没有想到引发了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混战,一时甚嚣尘上。
我不想奋斗了,我不想工作了,我就想每天吃饱了混天黑,玩手机、睡大觉。你想让他努力工作,他能听你的吗?
内卷的加大让普通人看不到奋斗的希望,如果想要获得什么,就得用努力加班、努力应酬、巴结领导等各种激进的手段去争夺。
买不起房、结不起婚、频繁地失业是这个时代的主流,高压的竞争、婚姻的提价、房价的增长,连一份安稳的工作都是问题,谈何结婚买房?
80年代、90年代、00年代我们奋斗,我们可以突破阶层。20年代,生活普通的人,还敢讲阶层突破吗?
那些60、70后已经突破阶层的,80后、90后、00后儿女,可以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少奋斗十年二十年。
那些没有成功突破阶层的父母,他们的儿女们要怎么和那些已突破阶层的父母的儿女去竞争呢?阶层的固化,让现在的普通人已经看不到奋斗的希望。
他们会为了工作牺牲生活吗?他们还会努力去实现遥远而又渺茫的理想吗?
有的人,你就是劝他爱惜身体,他不一定会听你的。有的人,你劝他去好好工作,他也不一定会听你的。
每个人的人生不同,选择不同,至于你是否会为了工作牺牲生活,和你自己经历什么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无论怎么选择,请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